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热点案例>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正文

深圳后海中心区低碳生态专项试点规划

来源: 中国低碳生态大学联盟案例 发布时间:2014-12-27 11:31

案例图片

后海低碳项目-图片1.jpg
后海低碳项目-图片2.jpg
后海低碳项目-图片3.jpg

案例详情

规划目标

对后海中心区规划方案的城市物理环境进行控制策略研究,是在城市规划管理阶段实施节能减排并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定位是“以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为主要手段,结合适宜的技术应用,推进城市整体建成环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城市形态、要素对物理环境质量的影响,提出优化城市与建筑规划设计、实现物理环境绿色化的措施或标准,强调区域级绿色建筑的规划,将建筑微系统与城市大系统协同调配,并为后海中心区低碳生态试点规划和实施方案提供环境层面的技术支撑。

发展战略

本研究通过城市形态的控制和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改善物理环境质量,即通过被动式措施创造的良好的空间环境,同时为微观单元的节能减排提供条件。研究确定改善后海中心区内的风环境及热环境的目标,使片区范围内均达到绿色城市规划、绿色住区规划以及绿色建筑对风、热环境的相关要求,提高片区通风效率,整体风速比不低于0.5,减轻热岛强度,热岛强度增加值不大于1.5℃。

以后海中心区规划区域的整体减碳效益为依据,制定具体绿色建筑的技术策略,加大可再生能源、新材料和核心设备等关键领域的措施强度,将片区整体减碳总量的目标设置为18%,拆分并逐一实现减碳目标。

优化策略

城市物理环境优化策略:

优化侧重于与节能减碳密切相关的风、热环境优化。优化风环境以优化改善“风廊-风道”系统效果为重点,缩短迎风面裙房长度,增加裙房间的间距,保证风廊风道系统对行人区域的通风促进作用。提高建筑物通透度减少气流阻隔,并提高建筑群内的高差比。

在热环境优化方面,通过提高建筑群的间口率、建筑底层区域开敞设计等手段,提高区域内风速,利用风冷效应降低区域热岛强度。同时在用地紧凑、绿地率较低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乔木植物种植率、提高屋顶绿化比例、加强立体绿化等方式增加总固碳量,并降低热岛效应。同时改善下垫面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集中绿地和水体,减小太阳辐射吸收,并通过蒸发水分吸收热量,显著降低环境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建筑绿色减碳策略:

建设阶段的减碳策略,即减少建筑蕴含碳,主要通过提高建筑结构材料性能,减少单位面积的主要建材量10%以上,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量达到4800吨。

建筑使用及运行阶段的减碳策略,紧密结合深圳夏热冬暖的气候特征及高密度的城市特征。包含了区域环境减碳、运行需求减碳以及运行供给减碳的三方面内容。

区域环境减碳:增加绿化覆盖率、促进通风以及采用高反射率表面材质减少太阳辐射吸收等降低环境温度。通过以上措施,夏季典型时刻的热岛强度控制在1.1℃之内,小于一般要求的1.5℃,通过换算为用电量的减少并折合为二氧化碳减排量预期达到3300吨。

运行需求减碳策略:通过围护结构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需求。主要措施为围护结构优化和采用节能设备及能量回收装置等。区域内建筑单体节能率达到60%以上,预计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63000吨。

运行供给减碳策略:通过可再生能源提供热水及照明。对区域内所有建筑,利用屋顶太阳能光伏系统直接带动直流的LED照明,解决建筑中公共照明;对有居住性质的建筑采用屋顶太阳能光热板供热水为主,空气源热泵供热水为辅,利用太阳能满足热水需求。预计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