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59年版

2018-01-24 15:26 来源:上海2035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上海按照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本着“先生产、再生活”的原则发展工业。在此背景下,上海的城市职能由一个多功能的外向型经济中心城市转变成单一功能的内向型生产中心城市,逐渐成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财政支柱。

1959年,党中央提出了中央与地方工业并举的方针,国务院批准将江苏省的嘉定、上海、松江等10个县划归上海,上海市辖区面积从606.18平方公里扩大为6185平方公里。与此相适应,上海市人民委员会邀请建筑工程部规划工作组编制完成《关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1959年编制完成的总体规划首次将规划范围扩大至全市域。

一、编制背景

建国初期,上海引进苏联规划理论和工作方法。1953年,政务院邀请苏联专家穆欣来上海指导编制《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规划按照发展工业的主导方向,提出疏散旧区稠密的人口和居住靠近工作地点的原则。方案强调建筑艺术布局,采用多层次环状放射、轴线对称的道路系统(图1)。

图1: 苏联专家1953年编制的上海规划方案

资料来源: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循迹、启新:上海城市规划演进,2007年,p46

1956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要求好好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的老底子以支持内地工业,给上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中共上海市委及时提出了“充分利用,合理发展”上海工业的方针。上海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在新的形势下编制了《上海市1956~1967年近期规划草图》,提出了除原有沪东、沪南和沪西三个工业区内的大部分工厂可以就地建设、改造外,并提出了建立近郊工业备用地和开辟卫星城 的规划构想。

1959年党中央提出了中央与地方工业并举的方针,国务院批准将江苏省的嘉定、上海、松江等10个县划归上海,上海市辖区面积从606.18平方公里扩大为6185平方公里。与此相适应,上海市人民委员会邀请建筑工程部规划工作组编制完成《关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提出“逐步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区的发展规模,有计划地建设卫星城” 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方针,并编制了《上海区域规划示意草图》和《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草图》

图2:1959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资料来源: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循迹、启新:上海城市规划演进,2007年,p48

二、主要内容:

1、发展目标

规划确定上海建设和发展的总方向是:在妥善全面地安排生产和保证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基础上,工业进一步向高、精、大、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上海在生产、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美丽的城市之一。

1958年1月和11月,国务院先后两次批准将江苏省的宝山、嘉定、松江等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在城市发展目标与城市规模方面,当时中共上海市委指出:“上海建设和发展的总方向是:在妥善全面地安排生产和保证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下,工业进一步向高级、精密、尖端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上海在生产、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美丽的城市之一。”

2、空间布局

压缩旧市区,控制近郊区,发展卫星城镇。规划市区人口逐步减少到300万左右。控制近郊区人口至100万左右,大力发展卫星城镇,使卫星城人口达到180~200万人。对于卫星城镇,规划作为接纳从市区疏散出来的工业和人口的基地,每个点10万人左右,有的可以20万人左右,并形成基本独立的经济基础和大体完善的城市生活。除已有的闵行、吴泾、嘉定、安亭、松江外,新规划卫星城12个,即北洋桥、青浦、塘口、南桥、周浦、川沙、朱泾、枫泾、奉城、南汇、崇明、堡镇等。

3、生态控制

规划提出应从上海实际情况出发,在旧市区作“小文章”,近郊区作“大文章”,卫星城镇园林化。城市的大门,如港埠、铁路、公路等都应绿化,楔入市区,以便夏季通风,降低市内温度。市区边缘规划环城绿带,其宽度1~4公里不等。淀山湖、闸港和高桥一带,布置休养疗养区。在卫星城镇布置更多绿地,实现园林化。

三、规划评价

1959年的总体规划首次将规划范围扩大至全市域,提出逐步压缩旧市区人口,控制近郊区人口,大力发展卫星城镇,改善和发展了上海城市布局。同时,将旧上海的等级标准不一的基础设施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并在全市区域范围内形成整体网络。

由于三年困难时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建设项目大量压缩;接着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1959年的城市总体规划意见难以全面实施,但是逐步改造旧市区,严格控制近郊工业区,有计划地发展卫星城这一上海城市建设方针还是得到了贯彻。1958年后,上海相继规划建设了闵行、吴泾、嘉定、安亭、松江等五个卫星城和一批近郊工业区;1970年代建设了金山、宝钢两个工业卫星城。经过建国以后30多年的规划建设,旧市区改造取得很大成绩,10个近郊工业区和7个卫星城初具规模,上海从集中单一结构的城市发展成为群体组合结构的城市。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张庆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隐藏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