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丁国胜:预防、协作与提高——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规划思考

2020-02-18 21:3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既需要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也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思考本次疫情的方方面面。对于规划师而言,从专业角度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反思,吸取疫情带来的教训,探索面向全面小康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开辟“规划师在行动”的专栏,诚邀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作者 | 丁国胜

博士,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导,健康城市研究室负责人。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如何更好地治理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从中汲取教训是我们每个人正在思索的问题,规划师也不例外。事实上,现代城市规划师这一职业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分工所带来的结果。为了响应一个世纪之前流行性传染病大面积蔓延,现代空间规划积极推动公共卫生和城镇规划立法,创新规划设计工具,改变城市空间结构,修建道路与市政设施,将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充足的阳光以及现代卫生设施等送到每家每户,在隔离、遏制和消除流行性传染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在新时代,空间规划在治理类似新冠肺炎、SARS和埃博拉病毒等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否发挥作用昵?这种作用可能有哪些?它们的界限在哪里?规划师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职业准备?以下按照“事前预防-事中协作-事后提高”的逻辑框架对空间规划如何参与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探讨,并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所谓“事前预防”,是指空间规划在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其关键在于空间规划如何提高城乡与居民的免疫力。宽泛来讲,空间规划创造美好人居环境,将城乡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全面科学发展,就是在不断提高城乡发展的生命力与免疫力。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里主要提及四点:

其一,空间规划不应该忘记这一学科诞生之初的使命,不应忘记当初应对流行性传染病所积累的智慧。适当的空间隔离,提供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充足的阳光以及现代卫生设施等仍然是当今应对流行性传染病的关键手段之一。规划师们不应该在资本逐利和权力渗透中违背这些原理和常识。

其二,空间规划应充分展现其前瞻性和预测性,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特别是病人的隔离和收治提供预留空间。比如,“小汤山医院”和“方舱医院”等设施应在不同的规划层次中给予适当考虑。

其三,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隔离或者“封城”措施下城市基础设施运转与居民基本生活满足的能力。比如,在十五分钟、十分钟和五分钟生活圈建设中,如何考虑社区居民在战“疫”过程中的日常生活物质保障?

其四,空间规划应考虑跟卫生健康部门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城市体检制度,构建居民健康与国土空间监测系统,不断修补城市能力,提高其整体免疫力。

除了城市免疫力外,提升居民自身免疫力在应对流行性传染病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也提到一些重症或者死亡病例往往具有慢性疾病的基础。因此,提升居民免疫力、促进居民健康、以及遏制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对于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具有长远价值的。这方面是空间规划可以积极发挥作用的地方。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空间规划通过塑造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居民健康及其决定因素[1-3]。正因为如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卫生组织陆续发起健康城市运动项目, 积极推动健康城市规划的发展。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健康城市规划与设计都是当前探索的前沿之一。结合规划操作实际,这里主要提及三点:

其一,应在健康城市理念下,鼓励在区域、城市、社区等层次上发展适合我国的健康空间规划与设计策略,并将这些健康策略融入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当中。

其二,应发展适合规划师日常工作的健康融入工具,使得健康促进目标成为规划师们的工作自觉。在这里,特别推荐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健康影响评估(Health Impact Assessment)[4]。作为重要的健康促进工具,健康影响评估在帮助规划师将健康融入日程工作是极具潜力的。

其三,可以考虑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增加公共健康的内容,设立公共健康空间规划章节或者专题,保障空间规划给予这一问题以足够重视。

所谓“事中协作”,是指空间规划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和治理时能够发挥有限的协作作用。尽管当前全民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但战斗在一线、发挥关键作用的还是我们的白衣天使。这既是专业分工使然,也是其他行业(包括空间规划)参与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限。空间规划不是万能的,因此应了解自身专业的特点,进而在抗“疫”中展开积极的协作,这里主要提及两个方面:

其一,我们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和大数据等,发展居民健康与国土空间综合监测平台,对确诊病例进行追踪,为疑似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提供空间辅助信息,协助实现精准隔离、观察和治疗,提升抗“疫”精准打击能力。针对这次武汉新冠疫情,一些城市利用大数据和相关信息技术,对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进行定位,对人口流动进行模拟与预测,都是积极的尝试。当然,这种探索未来应该更加精准化,甚至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实现对相关病例空间行为轨迹的精准追踪和监测。

其二,规划师与建筑师等可以在疫情发生和治理时为建设类似“小汤山医院”等医疗设施提供专业辅助。这次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设,离不开规划师和建筑师的身影。

所谓“事后提高”,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成功之后空间规划自身的反思与提高。事实上,尽管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进行当中,一些学者和专业人士已经开始从各种角度积极思考疫情下空间规划的响应问题。等到这次疫情治理成功之后,系统性反思和提高将无比重要,这里主要提及四点:

其一,应加强从公共健康的视角,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角度,对当前空间规划成果和相关标准等进行评估,适时考虑将健康融入其中,并及时更新。比如,当前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是否预留了应对流行性传染病隔离、治疗和康复的用地,是否考虑了战“疫”时期类似“方舱医院”设施布局的问题?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是否考虑了战“疫”时期居民隔离和基本生活的需要,是否能够在生活圈规划中纳入公共健康问题?类似的问题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以真正提高规划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能力。

其二,构建国土空间与卫生健康的协同机制,使得健康理念能够在政府部门、编制单位和普通市民中生根发芽。在这里,再次强调可以考虑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健康影响评估,它不仅能为规划师提供日常工具,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空间规划与卫生健康部门搭建共同工作和沟通平台,创造一种广泛参与的机制[4],而它们是通向健康空间规划的关键。

其三,应支持跨学科研究,鼓励更多学者揭示国土空间规划影响居民健康的复杂机制和证据,为未来精准干预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证据和信息。

其四,建议要加强教育,培育空间规划与公共卫生跨学科人才,推动人力资源的建设。

空间规划尽管在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个过程能够发挥潜在的作用,但主要还是在事前的预防。规划师们应将提升城市和居民的生命力、免疫力作为重要目标,不忘这一职业诞生的初衷,牢记使命,并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期望疫情早日过去,一切回归正常和美好!

参考文献

[1] Stevenson M, Thompson J, de Sá T H, et al. Land use, transport, and population health: estimating the health benefits of compact cities[J]. Lancet, 2016, 388(10062):2925-2935.

[2] 宫鹏,杨军,徐冰,等。发展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J].科学通报,2018,63(11):979- 980.

[3] Prüss-?stün A, Corvalán C. R Bos, et al Preventing disease through healthy environments: a global assessment from environment risks [M].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6.

[4] 丁国胜,魏春雨,焦胜。为公共健康而规划——城市规划健康影响评估研究[J].城市规划, 2017,41(07):16-25.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