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0成都城市专题——成都民俗 > 正文

成都民俗文化系列之 节日风俗(三)

2020-07-09 13:29 来源:成都社区教育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个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的节日,它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当天,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可你们知道么,在成都,人们又称中秋节为“月光会”,还有很多特别的习俗——

抹账

如果生活在老成都,老赖们是不愿过中秋节的,因为债主们会在中秋到来前纷纷找上门来,非让你还钱不可。在我国北方地区,欠债还钱,一般都是春节前收账,但成都却是在中秋节,为什么呢?咱们的老前辈们认为,既然月亮在中秋那天都长得“溜得儿圆”,那么账就该跟月光一样,把过去遗留的贷款、尾款、赊账、烂账抹平抹光,大家都落得个不亏不欠,这样过起节来心头才无牵无挂、踏实、圆满。

吃芝麻饼

中秋前,买月饼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但在老成都,最常见的月饼是芝麻饼。成都人喜欢在面饼上撒芝麻,烘烤成金黄色,中秋之夜作为祭拜月神的祭品,祭完月神后,一家人分而食之。圆圆的饼寓意团圆,上面的芝麻则代表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可以说芝麻饼才是成都月饼的老祖宗。

杀“秋仔鸭”

到了中秋节成都家家户户都要杀“秋仔鸭”。“秋仔鸭”指只有两三个月的仔鸭,那时,大多是大邑、金堂、双流等地饲养的土鸭,成都东门外的九眼桥、万福桥外的嘉兴市场、南门武侯祠边的牛羊屠宰场都有大批待卖的秋仔鸭。用秋仔鸭卤制的成都名菜“卤鸭子”鲜美肥嫩,以总府街口的耗子洞张鸭子、华兴街的盘飧寺、蒋鸭子卖的“卤鸭子”最为出名,是成都人家中秋节餐桌上必备的菜肴。

敬月光

成都人爱玩爱热闹自古便有记载,与如今中秋节合家团圆吃月饼不同,古代成都的中秋节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如同过新年般喜悦。清末文人傅崇矩在其著作《成都通览》中,对古代成都的中秋盛况有过生动详细的刻画,“八月仲秋节,人们要买月饼、麻饼,以及核桃、柿子、石榴、板栗、梨子、佛手等果木,亲友间要送节礼,晚上要敬月光。”所谓“敬月光”,就是赏月,祭拜月亮。据记载,在老成都,每到八月十五,人们都会将盛满月饼和水果的供桌搬到院落里,等到月亮升至半空时,朝天对月而拜。

月光会

老成都人之所以称中秋节为“月光会”,是因为节日期间,老成都各街道都会筹钱请戏班子演皮影戏酬谢月光神,俗称“月光会”。其中金堂县的“月光会”最为出名。据载,金堂县“月光会”始于19世纪90年代初,会期一到,各地商家都会闻讯赶来,金堂张灯结彩,商客来来往往,商品琳琅满目。“闻金堂县月光会,游人甚多,约有十日之热闹。”

赏灯

中秋夜,小娃娃喜爱牵“兔灯”,稍大的娃娃则自制小桔灯、孔明灯,他们将孔明灯点燃,放飞天空。也有娃娃在气柑(方言:柚子)上插满香,点燃后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成年人则三五好友相约新都,游桂湖,赏桂花,叙叙旧。合江亭是赏灯、放灯的好去处。盏盏莲花状的河灯飘在水面上,每盏灯,都是一个美好的心愿。

“偷”南瓜

中秋夜,老成都还有偷瓜送瓜的习俗。《成都竹枝词》里写到“彩亭锣鼓送南瓜,送到人家一片哗。吃罢酒宴才散去,明年是否有娇娃”。年轻人们背着背篓看哪家的南瓜长得好,就割掉藤,装进背篓里。偷完了还不怕事多,敲锣打鼓送到求子的人家去,主人家高高兴兴收了南瓜,请吃饭喝酒不说,还要发个小红包,等来年真有了孩子,还得再请一回客。

再说南瓜的主人也一定会骂一顿,但这个骂不是真心的,而是风俗,俗话说“偷南瓜,找挨骂”“不骂不灵”“越骂越发”。虽然他们被偷了瓜,往往偷瓜人会留下钱,其实也算是买。而有人偷,则代表他们种瓜种得好,也很有面子。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传统的民俗活动依然有迹可循。武侯祠博物馆的“蜀韵中秋游园会”,锦里的中秋民俗互动体验,杜甫草堂的“拜月仪式”……无不体现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今虽然节日的氛围不如以往浓烈,但成都人仍把中秋节视为一家团圆的重要节日,他们对家的热爱、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从未改变。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