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宏观政策要把握这些重点

2021-03-31 11:29 来源:瞭望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如期完成,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

何立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大台阶

观察中国经济发展,首先要看中国自身取得了什么成就。通过实施“十三五”规划,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新的大台阶。经济总量从2015年的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达到了1.05万美元。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粮食年产量连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增加值连年位居世界第一。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9%。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措施大幅缩减,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共享发展全面推进,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了近千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还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过去五年,中国坚定不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始终支持和维护经济全球化,与各国深化务实合作、开拓互利共赢新局面。

五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五年进口商品接近10万亿美元,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3.5万列。去年中国支持国际抗疫合作,向有关国家提供了2000多亿只口罩、20亿件防护服、8亿份检测试剂盒。五年来,对外直接投资634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745亿美元,2020年中国成为最大外资流入国,在全球占比达19%。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大力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这些数字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受益者,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者。

▲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2020年12月4日摄) 张超群摄/本刊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情况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持续恢复、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消费、投资、进出口和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等主要指标都保持了同比30%以上的增长,发用电量、铁路日装车量等经济先行指标也保持快速增长,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处于扩张区间。这既说明中国的宏观政策是有效的,也说明中国企业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能力很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很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劲很强。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将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我们衷心希望也非常愿意与国际国内各界朋友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 3月12日,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蒲晓旭摄/ 本刊

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纲要》近日已印发。《纲要》清晰描绘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同时聚焦“十四五”阶段性任务,兼顾“国家大事”与“关键小事”,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5个方面,设置了20个主要指标,提出了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体现了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把握、系统贯彻和一体落实。我们将准确理解、牢牢把握其内涵要求,认真履职尽责,不断提高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纲要》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第一,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的紧迫任务。《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增长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以上。

我们将着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和增长潜力。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重视预期管理和引导,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今年宏观政策将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用好改革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扣改善民生拓展需求,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加大投资补短板力度,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持续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持续增强中国经济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合作能力。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我们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动能。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大力推动数字化发展,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协同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建设数字中国。

第三,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化改革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

我们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加大税费优惠和信贷支持力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以公正监管促进优胜劣汰。

第四,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格局。农业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短板,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

我们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农村经济业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在发展中促进东中西、南北方相对平衡。

第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纲要》提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20个主要指标中,“民生福祉”指标有7个,所占比重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

我们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制定和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第六,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提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5亿吨以上、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

我们将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着力维护粮食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着力维护能源资源安全,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着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着力维护金融安全,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第七,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对外开放将迈出新步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我们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进出口稳定发展,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发展丝路电商,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