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从美国城市建设和管理看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

2014-10-10 10:3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叶兴庆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安排,8月18日至9月22日我参加了中组部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2014年新型城镇化与公共管理专题研究班学习。国内阶段,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集中学习,听取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和国内知名专家关于经济形势、城镇化、公共管理的专题讲座,哈佛大学三位教授介绍了领导力和新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及分析框架。美国阶段,与美国国务院、科恩集团、国际与战略研究所有关人士进行了交流和对话,拜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女士,考察了大激流、萨默维尔、剑桥市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集中学习。

本期新型城镇化与公共管理专题研究班,突出城镇化这个主题,在讲授内容和考察安排上紧紧围绕城镇化所涉及的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重大课题。我带着问题参加学习和考察,在听讲和考察过程中联想到国内的城镇化讨论与实践,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思考。我深切体会到,美国城市建设和管理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但也要注意从美国城市建设和管理面临的困境中吸取教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改革创新的方式更好地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

通过学习和考察,我对如何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美国等新大陆国家没有传统村落,其城市化过程并不表现为农村人口大量进城,而是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消长变化,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定义为城市,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定义为乡村,城市与乡村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城乡之间除了人口密度不同,其他方面实现了一体化。无论城市地区还是乡村地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都是一样的,居住在低密度乡村地区的人多数在附近城市就业。我们在波士顿周边的Lexington、Newton等小城镇看到,居民住房非常分散。按我们的统计口径,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很难统计为城镇人口,但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都很齐备,居民也不从事农业。对比中美,乡村之间的差距远远超过城市之间的差距。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人口继续向高密度空间集聚是必然趋势,但即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也仍将有4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地区。我们在把城市地区建设好的同时,也要把农村建设好,使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城乡之间除了人口密度不同不应再有其他差别。

二、以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城市繁荣发展

二战后的几十年来,美国不同城市人口增减反差较大。从1950年至2010年,圣路易斯由86万人减少到32万人,下降63%;底特律由185万人减少到71万人,下降61%;克利夫兰由91万人减少到40万人,下降56%;巴尔的摩、芝加哥、费城等城市人口减少也较明显。同期,也有部分城市人口在增长,如洛杉矶由197万人增加到379万人,增加了92%;纽约由789万人增加到818万人,增加了4%。仅百老汇表演业,2012/13演出季就为纽约市提供了8.7万个全职就业。我们所到的大激流、萨默维尔、剑桥市,属于人口在十万左右的小城市,非常重视改进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剑桥市利用著名大学所在地的优势,在Kendall地区进行城市更新,把肥皂、糖果等传统产业的用地空间腾出来发展生物等高科技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美国城市发展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充分表明,城市化的实质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城市因产业兴而兴、因产业衰而衰。一个城市如果不注重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有可能出现产业衰退、就业减少,人们就不得不到其他地方寻找就业机会,这个地方的人口就会减少。产业是城市的根基,创新是产业的灵魂。波士顿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与这里大学密集、创新人才集聚、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有很大关系。我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应把产业发展放在首位,把增加就业作为农民进城的基础;培养创新人才,把创新能力的竞争作为中美竞争的核心,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1/212>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