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城市建设要应对环境恶化“慢性病”

2016-01-11 10:23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作者:记者 肖擎

黄铁屿

中国的城市发展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现在到了向“更有质量”变轨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到,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就此,我们采访了前洛杉矶市社区重建局总规划师,加州环境设计与管理学院主持人、首席研究员黄铁屿博士,来看看国外一些城市怎么在做,有哪些教训可以吸取,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后巴黎时代”挑战严峻

记者:前段时间,历经10多天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在巴黎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各方均给予积极评价。我们注意到,一直以来,您特别关注气候变化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的挑战,您觉得巴黎气候大会对未来城市建设有何意义?

黄铁屿:2009年全球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在那次会议里面有很多讨论,商议《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确定二氧化碳的减排指标。巴黎气候大会更进一步,在照顾各方核心关切的基础上实现了现阶段最大可能的力度,体现了减缓和适应相平衡,行动和支持相匹配,责任和义务相符合,力度雄心和发展空间相协调,2020年前提高力度与2020年后加强行动相衔接等特征。

可以说,从这次大会开始,人类进入“后巴黎时代”,这是一个挑战非常严峻的时代,完成《巴黎协定》有非常多的艰巨任务。生活方式要改变,这个很难,用新能源和有效率的方式来经营我们的城市,用绿色能源来代替传统的石化能源,同样艰难。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大自然把二氧化碳移开的能力,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森林年,希望用这一年来推动大家的认识,后来,2015年又被确定为国际土壤年,让大家知道土壤的重要性,但实行起来都不轻松。

不懂得减排,中轴线会泡在水里

记者:事实上,我们的城市已经受到各种警告甚至威胁,比如现在有的水灾动不动就五十年甚至百年一遇,而且有的美国城市也是这样,这是否说明城市的弊病要在总体上予以反思?

黄铁屿:碳排放产生了很多灾难,我们要有一个规划,来适应这种已经产生的变化,来减少损失。换言之,城市的发展必须有能够防灾减灾、承受灾难的规划设计。

巴西马上要办奥运,里约热内卢是一个港湾城市,非常漂亮,但是它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所以使得这个港湾非常臭,甚至导致海底堆积一米高的垃圾。原来海湾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已经弱化,甚至不存在,报纸上经常报道这种新闻。

搞规划设计的人都懂得什么是天际线,什么是中轴线。当你不懂得去防灾减碳的时候,你的中轴线是泡在水里的。联合国有个数据,过去三十年里,人类搬到有水灾岸线的风险增加了100%以上,搬到有风灾岸线的风险,增加了200%左右。人类为什么往岸线移动?因为岸线有很丰富的物质资源提供给我们,但问题是我们往岸线集中,又没有去保护这些岸线,使得很多灾难发生。美国南部有个地方叫墨西哥湾。在这个内海,2005年有一个月之内,出现了两个飓风,从海上袭来。美国南部城市新奥尔良,一边是密西西比河,另外一边是一个很大的湖,连到墨西哥湾,这个城市因为飓风的关系,堤防破了,80%淹在水里,到现在还在复建。

现在各个城市的政府都非常警惕,在做规划的时候,重新开始考虑防灾的重要性,但是也发现防灾不是说把堤坝做得更高。过去面对水灾、风灾完全是抵御性的措施,现在才知道灾难越来越大,你不能够无限地把堤坝提高,所以现在采取怎样减碳或者说备灾的各式各样的做法,更考虑怎样跟自然共存而不是去破坏它。举个例子,无论是在新奥尔良还是纽约,当初有很多的湿地,灾难来的时候,它们是一个“尖兵”,在自然跟人类交界的地方起阻挡的作用。我们把这个阻挡的地方都开发成城市了,前面就没有阻挡的东西了,现在做的就是修复这些自然生态,让它恢复生机,同时也变成保护城市的前线。

绿色建筑不能只是喊得响的口号

记者:您曾在洛杉矶市的社区重建局任职20多年,负责老区改造与灾区重建,美国城市在土地开发、旧城改造等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黄铁屿:美国的旧城改造有很长的历史。前面一段时间跟国内前几年的情形蛮接近的,有大拆大建,也引起了社会尤其是被拆迁者们的不满,很多社会学家、团体也站在被拆迁户的立场,对政府提出批评。后来旧城改造改弦更张,政府采取的手段就跟以前不一样了,旧城改造都叫作社区重建,以社区的意愿为主,以老百姓的想法为主。政府还规定,必须有民众的参与才能进行旧城改造。

另外还有在土地利用方面,如何照应环境。我参与过一个项目,在洛杉矶市,很大一块地,二三十亩,印第安人在的时候它是种玉米的地方,但是后来很多人从美国东部往西迁,火车场站扩大,这块地被作为火车头调度场,很长的时间,上面堆满了火车头,土壤受到了污染。我们当时开展一个非盈利合作,请了一些艺术家,把这个地方重新种植玉米,这个玉米不能吃,主要功能就是把有毒的东西吸收掉,当恢复了它原来生态的时候,它的生态功能就可以提升了。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绿色建筑,但很多时候还是个口号。但是在加州,绿色建筑已经不是一个口号了:几年前加州通过一个简称“加州绿”的绿色建筑法,所有新的建筑都必须是绿色建筑,新绿色建筑标准于2011年正式生效了。这些是怎么来的?不是因为州长或者是议员们临时来了灵感就把法律变了,而是在许多人的呼吁和行动下,这些问题真正受到了重视。像“加州绿”就规定,建筑商在建筑过程中,将建筑废物由填埋转为回收利用;使用低污染的油漆、地毯和地板材料;在非居民住宅建筑中,按水的用途不同分安水表。新标准还要求雇佣专业人员检查能源系统,确保非居民建筑物供暖设备、空调和其它机械设备高效运作。

打造碳库,保护碳库,修复碳库

记者: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4年的55%,但现在也在反思城市建设中积累的问题,“环境恶化”也曾被网民选为中国目前最为突出的城市病,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您有哪些建议?

黄铁屿:从气候对城市规划带来的挑战看,我觉得要做好很重要的一件事,即碳库的保护。环境恶化像一个慢性病,慢慢地折磨你,城市规划要对付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要让生活环境更宜居,就要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让地块、建筑物成为褐色的碳库,让家园、校园、田园成为绿色碳库,让小溪、湖泊、河流、海洋的岸线成为蓝色碳库。推动碳库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建立碳库管理体制,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打造碳库、保护碳库、修复碳库,这样,城市才会美好,生活才会美好。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