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建设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

2016-09-14 09:33 来源:成都晚报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必须肩负的国家使命,同时也是成都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了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四中心一枢纽”,即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此,成都将加快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

成都中轴线将建两座“姊妹楼”

“成都中心”附近建设一座超高建筑,天府新区建设一座超高建筑

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适时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的战略转型,推动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成都提出了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双核共兴”,就是同时建强“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核心区”两大极核,着力构建“哑铃型”城市形态。

市建委主任张樵告诉成都晚报记者,“双核”内将建设两座超高层,“在‘成都中心’附近将建设一座超高建筑,届时或超过成都第一高楼绿地中心,此外还将在天府新区建设一座超高建筑,与成都中心的高楼遥相呼应,形成姊妹楼。”张樵告诉记者,两座超高层均在中轴线上,将成为“两核”中的标志建筑。目前位于“成都中心”的超高建筑已经倒排好工期计划,预计明年上半年即可开工。

张樵透露,规划建设的露天音乐广场选址凤凰山,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选址现代五项赛事中心附近。

五级城镇发展体系优化为四级

四级城镇发展体系:“双核”以外是卫星城、小城市、特色镇

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必须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升城市工作的全局性。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单中心高度集聚、次中心发育不足、“摊大饼”式发展,往往造成资源环境约束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大城市病”凸显。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此次会议提出优化和拓展发展城市空间,建设网络城市群和大都市区。

市规划局局长张瑛介绍,此次全会成都明确将以往的五级城镇发展体系优化整合为四级。而五级城镇发展体系是指“双核”以外是卫星城、区域中心城、小城市、特色镇,这次优化整合为四级是指“双核”以外是卫星城、小城市、特色镇。在此基础上,“以往的‘区域中心城’,比如金堂、彭州、崇州等,或将列入卫星城、小城市系列。”

按照小街区规制,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卫星城统筹规划控制街道宽度、路网密度、用地尺度,完善生活配套,形成相互融合、脉络通畅、宜业宜居的有机小街区,提升微循环、增强通透性、体现人情味,延续城市发展文脉。张瑛解释,目前中心城区可增加“巷”总里程约1200公里,形成3900+1200(其中3900公里为已规划道路)的路网体系,规划路网达到约5100公里,整体路网密度达到10.4公里/平方公里,满足“小街区规制”的要求。

构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畅通西部、联接全国、通达全球

构建大都市区,就是要顺应大城市发展趋势,拓展成都外部空间。如何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大通路、促进大开放是关键。成都提出要深入实施城建攻坚2025规划和城建攻坚行动,加快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打造畅通西部、联接全国、通达全球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着力打造国际空港枢纽城市,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争取开通更多国际航线,架设通达全球的空中丝绸之路;深入实施“蓉欧+”战略,加快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构建贯通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把高铁建设作为巩固城市战略地位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148”高铁交通圈,统筹建设“二环十射”铁路网,打造国家高铁枢纽城市;完善“三环十三射”高速路网,推动形成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高速公路骨架,打造国家区域高速公路枢纽;深化与重庆、武汉、泸州、宜宾等港口的合作,构建通江达海的铁水、公水联运系统;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推动地铁、市域大铁、有轨电车等多网多制式融合,建设轨道交通大都市区;着力打造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畅通信息通路,提升城市信息集散能力,巩固成都西南地区骨干网络枢纽地位,加快建设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

专家点睛

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

城镇空间格局

可疏解中心城区功能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尹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尹强认为,成都中心城区这十多年来一直面临着规模快速增加的压力,建设用地突破规模限制,人口规模翻倍,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必然面对由此带来的潜在矛盾和突出问题。因此,需要适时推动城市空间形态从单中心向双中心、从圈层状向网络化的战略转型。

尹强认为,对成都来讲,一方面,成都宝贵的耕地资源必须得到珍惜和保护;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严格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避免成都大城市病。成都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实践,去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复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其中要求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用疏堵结合的方式促进中心城区的良性发展,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总规规划市域形成“一区双核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城镇空间格局,双核分别为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确定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2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6平方公里以内,通过城市开发边界和环城生态区的划定限定了城市发展空间,可以适度疏解中心城区功能,保障了走内涵、集约发展道路,推进了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和集约发展。

成都晚报记者 黄海英 白茹 摄影 黄尚斐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