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广州今年建72个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 向超级城市跃升

2017-01-10 17:4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黄少宏 黄伟

今年的广州市“两会”上提出,广州将启动72个轨道交通站点枢纽综合体建设。未来,以72个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为中心,广州将崛起一批方圆800米的综合功能区,破解城市“单中心”格局以及“摊大饼”式发展问题。专家指出,此举将推动广州从超大城市向超级城市跃升,让“精明增长、紧凑城市”发展理念落地。

“零换乘”实现交通社区融合

完善大交通综合网络体系是广州推进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的关键举措之一。今年,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写入了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轨道交通便是其中的“主角”,既包括3个国铁项目,也包括8个城际轨道项目和13个地铁项目。

广州市发改委主任叶牛平在《关于广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及,今年将启动72个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和周边综合开发建设,推进一批重大铁路枢纽综合体落地实施。

何谓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市发改委在早前公布的《广州市轨道交通场站综合体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中即明确,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是按照“零距离”换乘、一体化建设运营要求,以便利出行、便捷换乘为主要目的,以轨道交通场站为核心,科学组织出入口、换乘设施、步行系统与城市生活服务设施,构建轨道交通场站及相关设施布局协调、交通设施无缝衔接、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轨道运输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机衔接的一体化建设项目。

零距离换乘是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

过去,不同交通枢纽是分开的,比如地铁、公交站场、国铁相对分散,换乘往往比较耗时。而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时代,不同交通模式在一个立体空间中,共同组成一个立体交通枢纽,可实现便捷换乘。

放眼国内,依托轨道交通所形成的立体交通枢纽开始在一、二线城市出现,如上海虹桥、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出现的“零换乘”立体交通枢纽,地铁、国铁、公交等不同交通模式可以在同一立体空间中实现“无缝衔接”。与上海、天津一样,广州也是“首吃螃蟹者”,将探索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模式。

《细则》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场站可整合轨道设施、周边建筑及公共用地,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达到“零换乘”的目标,促进交通功能与城市生活服务功能的有机结合。

扭转“单中心”避免“摊大饼”

广州打造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目标,远不止于“零换乘”,其所瞄准的是“枢纽+社区+产业”的轨道交通新模式。

“这是轨道交通时代的重要探索。”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汽车时代的城市规划是功能分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是分开的,而轨道交通时代则给城市布局提供了新的可能。

功能分区带来的是“单中心”的城市格局,各个功能区相互分离,如广州番禺区一度被诟病为“睡城”,大量白领在番禺居住,但工作则在天河、越秀等区,造成了“钟摆族”现象,带来了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问题。而“单中心”还导致新建城区功能不完整,往往也是产、城分离,造成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城市病”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希望解决此问题,但受制于公共交通滞后、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以及产业支撑缺乏等问题,“单中心”格局仍然无法改变。

不久前,广州获批成为第一个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城市,其任务就包括了探索建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制度体系,形成零换乘一体化枢纽建设成熟模式,探索建立“枢纽+社区+产业”的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

《细则》显示,广州将强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念,以场站综合体为中心,800米(约15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交通、商务、商业、文化、教育、居住为一体的城市功能区,优化城市布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导入现代服务业实现“精明增长”

在胡刚看来,这些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由于集中了交通、商务、商业、文化、教育、居住功能,人们不仅可以在这里生活居住,还可以工作、购物,便捷便利,可以集聚大量人流,形成现实意义上的城市“中心”。这些综合体就是一个独立的城市“细胞”,通过交通网络的连接,结成了城市的一张大网络,未来就可以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有利于公共服务的合理布局。

事实上,广州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同时拥有发达的地铁、城际轨道网络,公路、航运、航空等交通发达,具备了为全国探路的基础条件。

胡刚表示,广州医疗、教育、文化创意等产业发达,而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也是人气旺的区域,未来将可以实现产业导入,除了有污染的产业,很多产业都可以导入,特别是上述现代服务业,可以与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紧密结合,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引擎。

政经观察人士也指出,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开发建设的探索,也是对“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以及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的自觉实践。

■关注

创新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

可筹集资金逾3500亿元

市发改委介绍,广州探索的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设新模式,还将实现与创新投融资机制的密切衔接。

据了解,未来的轨道线网规划将与站点周边土地综合开发规划同步编制,充分考虑线网投资与综合开发收益的总体平衡,并为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枢纽综合体建设创造条件。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发改委初步组织规划了国铁、城际铁路、地铁等72个站点枢纽体建设及周边综合开发,经初步测算,场站综合体涉及用地面积1532公顷,规划建筑面积2526万平方米(含交通功能和综合开发功能),周边综合开发涉及用地面积4703公顷,规划建筑面积6688万平方米,分别可筹集资金约827亿元和2753亿元,可基本满足广州新一轮轨道项目建设3786亿元的投资需求。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