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成都高新区完成“海绵城市”规划 全力打造低碳新区

2017-03-15 16:22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王玥

作为“花重锦官城”工程的重点示范区,成都高新区从2016年着手打造,目前已进入提档升级阶段。近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获悉,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陆续实施府城大道(益州大道-剑南大道、天府大道-红星路南延线)、天晖路、大源商务商业区等路段“增花添彩”工程。

“绿色生态”是多年来两会的热点,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成都市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成都高新区一直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大绿色低碳发展力度,努力打造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草成茵、绿色出行、宜业宜居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核心区。

“从可以循环利用雨水的‘海绵城市’建设,到绿色环保技术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大力推广,成都高新区一直走在全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前列。”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编制中的《成都高新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进一步发挥成都高新区在成都市经济发展中的低碳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海绵城市”建设成为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海绵城市’寓意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高新区委托专业设计院多次现场调研、现状分析,完成区内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年,我们将继续结合环城生态区建设、宜居水岸建设和道路大修改造工程、公共空间环境提升项目、公园绿地景观工程等,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016年建成开园的桂溪生态公园就是全面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设而成,也是成都市“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公园总面积1400亩,位于绕城高速外侧,天府大道从中央穿园而过。“这座高品质的城市公园,旨在打造集海绵城市、多元水景、多样景观、市民交流活动和应急避难为一体的综合性绿色平台。”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内完善的雨水收集与回用系统很好地实践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园内85.3%为绿地,雨水通过绿地自然渗透,另14.7%的硬质铺装部分中有70%为透水材料,园区总透水率达95.6%。园内收集的所有雨水将进入再循环利用系统,最终通过喷灌和浇灌的方式反补到园区的景观用水当中。

宜居水岸工程也全面融入了“海绵”理念,“成都高新区内现有河道27条,总长约200公里。如果按照传统城市的水泥硬地面,雨水下渗量很小,很容易造成积水内涝。如今,我们在水岸建设中,运用绿地‘软地面’,预留了雨水滞留和储蓄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含蓄水源,还能美化河岸,提升景观。”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区内已建成日处理中水7万吨的肖家河人工湿地,形成河道生态走廊近120公里,河岸景观大提升,宜居水岸初见成效。“2017年,我们将进一步构建环城生态区湿地水系,加强清水河等重要水系绿地链建设,提升打造水生态景观特色靓点等综合整治工程。”

与此同时,结合“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工程,成都高新区2016年在完成吉泰路樱花大道及府城大道建设时同步对道路沿线及周边区域景观进行高品质提升,设置了适宜步行的宽步道、串联的绿道,增加了人性化设施,结合海绵城市概念设置雨水花园,构建出了高品质、人性化、系统性的街道空间。

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拓展低碳发展新区域

“‘海绵城市’不只是建一个公园,一道河岸,它贯穿于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中。”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坚持规划先行,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力,做好城市绿化美化,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大力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全面朝向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迈进。”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肩负推动创新引领、当好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支撑的责任担当,为助力成都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成都高新区将发挥好自身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将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产业纳入区内主导产业,并充分利用区内充足的楼宇资源,着力引进和发展具有技术研发、集成服务、总部经济特征的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低碳创新型产业集群。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环保产品、环境检测仪器与应急处理设备、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高效节能照明、高效节能电器等节能环保领域企业逾200家;在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生物质能、节能机电等领域拥有较多技术突破,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已拥有重点科研机构20余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变压吸附分离技术工程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碳—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均设在成都高新区。

“早规划、先部署,顺应低碳发展潮流,成都高新区正在积极拓展低碳发展新区域。”据了解,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发展规划中,成都高新区遵循“集约高效、绿色环保”的理念,推行绿色市政设施、绿色产业建筑建设,按照低碳城市、海绵城市理念,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本底,构建以锦江生态带、永安湖生态绿心、三条300米生态走廊为骨架的“一带一心三廊九组团”的绿色低碳组团格局,并大力促成汽车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和生物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落地。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