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李广乾:智慧城市建设应遵循信息化规律

2017-06-15 09:25 来源:新华网

6月12日,“互联网时代空间大数据论坛”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大数据的应用、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合作,分享经验,深化交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并接受新华网专访,就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答疑解读。

新华网: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标配”。那么,城市智慧化建设究竟有没有“门槛”?

李广乾:在我看来,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应只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而应该是用信息化的理念、结合信息化基本规律,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问题,两者应做到有效衔接,相互融合。用信息化的思维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是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理解的基本要求,比如云中心不是想建哪儿就建哪儿。以前智慧城市建设都是一个城市建一个数据中心,但是有些地区其实并不适合。由于大数据中心对温度、能耗等都有要求,所以世界上的大型数据中心一般都建在温带,建在水电站附近。

新华网: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已有部分城市的政府数据资源陆续向社会开放。从政府层面来说,如何进一步加强数据开放,让大数据“飞入寻常百姓家”,惠及更多行业领域?

李广乾:我国对政府数据开放特别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推动政府数据开放,比如2016年9月出台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5月出台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都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政府数据开放一定要找到科学的技术路径,要找到并明确界定大数据发展中的小数据。同时,要实现政府数据共享,首先要推动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等基础数据共享,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现象等。业务数字化、部门信息化、个人隐私保护等一些基础工作也应同步跟进。

新华网:在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中,该如何保障个人的信息安全?

李广乾:我们通常将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被黑客攻入、被人为的破坏,无法正常运转,还有一种是个人隐私的泄露,给个人带来很大的困扰和危险。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一是要提高个人信息自我保护意识和隐私意识,谨慎对待信息采集等;二是要规范数据采集、使用部门的行为,严格管理,杜绝信息被盗取、泄露;三是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罔顾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进行严惩。

新华网:有人说,未来是一个“数据化社会”,对此,您怎么看?

李广乾:无论是信息化社会、数据化社会还是其他各种各样的概念,只是提法不同,没有本质区别。从学理上来说,应该界定为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我将“互联网+”定义为轻装信息化,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的信息化,以前的信息化为重装信息化,成本高,建设形式单一,分工不明确。现在,每个个体都在应用信息化,不用出钱,不用建数据中心、不用建业务系统以及运营机制,申请个终端、注册,就可以提供内容,比如几乎人人都在用的微信。“互联网+”与原来的信息化根本不一样,是高度的产业的分工分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应用根本不同,分工分化非常细致、明确。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移动支付量、网民经济价值以及电子商务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都是全球最高的,可以说,我们紧紧抓住了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发展浪潮的机遇。未来,中国的发展应该会更快,势头更猛。中国的数字经济应该能在世界上取得重要的地位,实现反超,走在世界前列。我个人特别看好数字经济对于将来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华网: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像甘肃这样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份大数据发展是否会迎来新的机遇?发力点是什么?

李广乾: 可以预期,将来的“一带一路”建设一定是基于新一轮信息化条件下的,甘肃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省份,发展大数据产业意义深远。其主要的发力点应该就是基于“一带一路”、基于“互联网+”、基于数字城市、基于信息化发展基本规律,去统筹设计、科学规划,走出甘肃自己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之路。

新华网: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兰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具有哪些优势?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李广乾: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兰州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来。第一温度适宜,为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第二科研力量雄厚,兰州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可以提供科技资源,实现产业带动;第三大数据资源丰富,除了政务数据、商务数据,还有一个重要的源泉是工业大数据,这也是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兰州市可以提前从顶层设计,提前规划布局,通过政府数据的开放,激活现有资源,同时与“互联网+”、“双创”等统筹考虑,加快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比如医疗、交通、工业大数据的发展,为实现“弯道超车”创造条件。

(专访人:宋燕)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