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打破“同心圆”式对接 广佛携手冲刺超级城市

2017-10-10 09:2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卢凯阳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马向明。南都记者 马强 摄

上月底,《广佛同城化“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出炉,未来两地将强化同城效应,建设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粤港澳合作核心枢纽、国家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等,并首次提出要构建广佛创新科技走廊,推动“广州研发+佛山制造”的进一步融合。南都记者专访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对广佛如何继续推进同城化进行解读。

马向明认为,广佛同城在交通、公共服务等多个层面都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并且随着一体化深入,广佛还有望成为珠三角市场高度一体化的超级城市,是同城化最成功的案例。同时,他也认为,随着科技走廊新概念的提出,两地有望打破原有的“同心圆”的布局思维,进一步加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张网”的一体化。

谈推进进程:广佛同城是最成功案例

南都:从2003年概念首次提出,到2008年正式上轨道,广佛同城历时多年。您如何评价广佛同城化的推进进程,到底实现了哪些同城化,又还有哪些短板需要推进?

马向明:2008年底,国务院下发《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将打造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加速三个片区的一体化进程。这些年下来,三大经济圈都各自制定了规划,建立了机构。这其中,珠江东岸的莞深惠有一些项目正在启动,西岸的珠中江相对比较滞后,应该说成效最好的还是广佛的同城化。

从最早期的交通对接,到环保的相互影响,再到后来提到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广佛跨市交通开始运营,包括公交车、轨道、城轨等。

随着广佛地铁的开通,两地的交流越来越多。而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广州南站。将广州南站设置在广佛的交界区域,促使两地的轨道网络都将南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样一来,广州的轨道网与佛山的轨道网就连接起来。

广佛同城的另一个成效是对于边界区域的土地利用。原本广佛交界处的工业区域都在慢慢升级,比如广州最早的发电厂就位于与佛山交接的广州西,当时那里全部都是工业区,现在工业基本调整走了;而佛山边界地区原本也大多是乡镇工业,通过千灯湖的建设,基本都把产业转移出去了。

当然近些年同城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比如汽车限行多次被提及、两地住宅限购,这些情况都容易引起公共服务的新问题。不过,总体而言,我个人的评价,广佛同城还是取得很大的成就,是最成功的案例。

谈牵手优势:可打造市场高度一体化超级城市

南都: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广佛提出要建设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粤港澳合作核心枢纽、国家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等。这样的定位是匹配国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规划的。那么,您觉得,要在湾区中引领,广佛牵手的最大优势在哪里?

马向明:之所以认为广佛同城是最成功的案例,不仅仅在于其取得的成就,还于其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在我看来目前至少有三大优势。

首先在空间上,广州和佛山的中心区域空间距离只有30公里,这对于两个人口同样在500万以上量级的城市,未来将奔两千多万人口,达到上海水平的城市体来说,只要一体化做得好,将会成为珠三角市场化最高的都市核心。我们注意到,上海就是一个市场高度一体化的超级城市,很多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这里集聚。

而相比而言,东岸莞深惠之间的空间距离就有点长,东莞城区到深圳城区都有100公里,整合成一个城市的难度较大;而深圳香港虽然毗邻,但因为存在两种制度,两地就只能是协同,而无法同城。

广佛只要做到 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市场要素配置一体化,城市的吸引力将是巨大的,具备成为单一市场的超级城市。

其 次 ,广佛同城在产业 上 可以成为机械制造、深度工业化的地区。在珠三角产业普遍偏轻,大多数是消费品的情况,广佛两地的结合反倒可以发挥出机械装备制造这样的偏重工业的产业,这些都是与当地教育、产业基础密切相关的,也是广佛的一大特色。

再有,广佛面向珠江西岸,未来势必是西江经济带的龙头,这个地位不可替代。我们说,香港、深圳再强,要向西发展也还是要越过广佛。西南是珠三角巨大的腹地,直接连通东南亚,具有深厚的开拓前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以前的对外经济都是依托海洋,现在还要依托陆地的开发,广佛无疑是珠三角经济向西发展的门户。

谈区域竞争:科技融合可推动智能制造输出

南都:在广东省提出要构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背景下,广佛同城规划又提出要打造沿江带状广佛创新走廊。你如何看待这两条科技走廊?二者如何互补与合作?

马向明:广深和广佛两条创新走廊的区别,体现在两地的产业基础上。相比之下,广佛的制造业基础会更深一些,工业文明更长,广佛地区更像德国,制造和机械化更多,内生经济更多;而东岸的莞深以电子为主,更消费型,更时尚;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

在我看来,在国家提倡“一带一路”,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当下,广佛科技的融合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举个例子,回顾中日的贸易交往,早期都是向日本购买冰箱、电饭煲这一类的电器,这些属于消费品;而到后期,日本人就卖制造电冰箱的设备给我们。同样的中国要沿着“一带一路”输出,首先是输出产品,随后就是在外面建生产基地,这时候机械制造就有了市场。

现在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的工业4 .0,也是看中德国在全世界智能制造方面的领先地位;向国外输出机械智造,是国家强盛的一大表现。

南都:那么,对比珠江东岸的“深圳研发+东莞制造”,“广州研发+佛山制造”的模式又能否孕育出华为、大疆(都是在深圳有研发中心、东莞设生产基地)这样的企业?

马向明:谈到企业,我认为像华为这样的科技型企业确实只有在深圳才有可能产生。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华为其实是同时利用到国际国内的两个市场,它是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在参与国际分工的时候,利用了国内的低成本优势去参与国际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华为借助了香港这样一个国际门户,在深圳更有优势。同样的,类似华为这样的比较倚重国际市场的企业选择深圳为基地更为合适。

而对于广佛,我认为,最大基础就是国内市场,孕育的企业更多是依托国内市场成长,但不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现在国内市场越来越大,也给这些企业越来越大的空间。过去德国的汽车生产企业,起点就是以国内市场为主,随后才慢慢走向国际。我认为广佛地区可能这类企业会更多。

在我看来,广佛地区的企业性格与莞深的企业性格还是不一样的。也正因此,才会有了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企业有不同的活法,才会有互通融合的需求。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并不是一个广州或是一个深圳就能通杀的。

谈公共服务:缩小差距才是真正的一体化

南都:有专家提出,广佛下一步要实现生活的同城。这一点恰恰是最被两地居民吐槽的地方,此次规划也提出了医保在内的多项公共服务共享,您如何看待?而除了医疗社保,能否打破户籍蕃篱,实现同城化?

马向明:医保互认只是初级阶段,我以为真正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应该是缩小两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如果说在佛山生活上班,却要跑到广州去上学或者就医,这样的一体化反而会造成城市更大的混乱。

这次规划提出要建设广佛科技走廊,我认为“走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过去不管是交通的对接还是公共服务的对接都是两个“同心圆”的对接,都是以两个城市的中心为高点。而科技走廊却需要更好地服务受教育的人,这些人往往有更高的教育、医疗、环境等公共服务的需求。而如果他们都聚集在公共服务高的中心区域,科技产业就很难发展。

反观美国,城市边缘区域,住房配套好的区域,可以形成科技产业的集聚。比如著名的128公路,就是在城市外围形成服务品质高、但是成本低的科技企业孕育场所。广佛科技走廊有望打破现有的传统的公共服务同心圆的布局。

举个例子,佛山正在顺德构建大学城卫星城,目的是吸引广州大学城的高层次人才过去居住工作,那就要解决这些的居住生活需求,要把匹配广州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也给引过去,或者统一两地的评估体系,比如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实现无缝转学等。只有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缩小了,才能真正推动要素的流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