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建设城市群,推进城镇化协调发展

2017-10-25 08:54 来源:新京报

我国战略规划单元已经从单个的城市、省份走向世界级的大城市群。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 牛鼻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论断将对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体现一种“大视野”、大格局。这标志着我国战略规划单元已经从单个的城市、省份走向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怎样的城市,怎样建设未来的城市,是绕不过去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潮流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城市化,但是,大城市化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于是有了第二个阶段小城镇化。大家试图通过发展小城镇分散人口和产业来解决大城市病。但结果也不理想,而且,近些年来,大家发现大城市仍然有无可替代的效率优势。在此基础上,呈现了大城市群化。大城市通过城铁、高速公路等公共交通设施,实现了和周边小城镇更紧密的连接。原来的大城市和小城镇连接在一起成了大城市群。

我们也走过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分散发展小城镇的阶段。但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带来了人口膨胀、交通堵塞、房价高企、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而小城镇则发展空间狭小、潜力得不到挖掘,也会面临特大城市人口“落不下”和中小城市“没人去”的困境。

在如此背景下,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恰逢其时。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立;2017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三地协同发展开启历史性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 两翼 。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选择”。

这一切并不仅仅着眼于北京一地作为世界级城市定位的战略布局,而是立足于未来京津冀将出现一个世界级城市群的趋势。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日前,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新机场周边已经积极探索跨界地区规划联合审查和管控机制,促进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统一管控。

推进城市群内部精准定位、共建共享、协调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办大事”的优势所在,也是贯彻落实新思想的生动实践。有坚定的方向指引,有可行的规划遵循,一个“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时代”正在走来。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