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18)》正式发布

2018-08-10 13:27

鸟瞰中国地下空间事件,传授中国地下空间经验,传播中国地下空间文化。

“十三五”成为中国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而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载体,在城市发展的地位愈显重要,发展势头迅猛。其中,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地下交通设施、以综合管廊为主导的地下市政设施,其建设规模、建造水平、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已赶超世界。

同时,地下空间政策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技术装备的智能化与创新,科研交流与信息共享的进一步加强,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18)》,以快速城镇化为背景下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为对象,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和梳理,全景式地剖析当前中国城市地下空间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和影响深度,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地下空间资源永续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以下为目录及内容摘录,详细全文请点击“附件”查看

一、综述

1.1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格局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结构:延续“三心三轴”结构。

“三心”:中国地下空间发展核心,即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

“三轴”:东部沿海发展轴、沿长江发展轴和京广线发展轴。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中差异化的主导力量与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紧密关联。


京津冀的经济发展以政府干预为主导,其地下空间社会化主导不明显,以人防政策等要求建设为主导;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以市场力量为主导,市场开放度高,其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优势也较明显;

珠三角是有由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经济发展,其地下空间开发根据不同城市区域和政策干预程度呈现差异也较大。

三条轴线串联的区域具有较好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政策环境,具有城市地下空间持续快速发展动力,促进地上地下一体化、地下各功能设施综合化发展。

1.2 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实力评价

1.2.1 评价因素

城市群推动城市的集约化发展,形成新的更合理的规模效应,可以发挥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的多层次功能,更科学有效地吸纳人口和产业,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2017 年,以城市群中各大中小城市作为地下空间综合实力的评价对象,在2016 年提出的政策支撑体系、开发建设指标、重点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指标共4 个评价要素基础上,

增加“安全城市评价”,更全面地评价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实力,为不同城市群中类似城市的地下空间普遍特征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1.2.2 政策支撑体系最优城市


附件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018)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