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赣州城市总体规划出炉

2018-08-21 09:53

赣州都市区范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兴国县、于都县、信丰县、崇义县、大余县和赣州开发区,总面积2.01万平方公里。

赣州都市核心区范围包括: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县和赣州开发区;同时考虑到赣州城市的供水安全保障,将崇义县的陡水湖水库周边的过埠镇、杰坝乡纳入,总面积7100平方公里。

赣州中心城市范围包括:章贡区、赣州开发区全域,南康区的蓉江街道、东山街道、唐江镇、凤岗镇、龙岭镇、镜坝镇、太窝乡、三江乡、龙华乡、朱坊乡、横寨乡、赤土畲族乡;赣县梅林镇、茅店镇、江口镇、五云镇、储潭镇、大田乡;上犹县东山镇、黄埠镇。区域总面积为2236平方公里。

赣州中心城市范围包括:章贡区、赣州开发区全域,南康区的蓉江街道、东山街道、唐江镇、凤岗镇、龙岭镇、镜坝镇、太窝乡、三江乡、龙华乡、朱坊乡、横寨乡、赤土畲族乡;赣县梅林镇、茅店镇、江口镇、五云镇、储潭镇、大田乡;上犹县东山镇、黄埠镇。区域总面积为2236平方公里。

构筑“一核、五心、三轴”的都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一核”为以赣州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赣州都市核心区。“五心”分别为都市核心区外围的五个重点增长区域,包括崇义、大余、信丰、于都和兴国县城。在产业、交通组织、城镇服务等功能方面与都市核心区加强分工协作,并强化服务于所在县域单元的公共服务中心职能。“三轴”为依托主要对外交通运输通道形成的城镇空间拓展轴。

到规划期末,赣州都市区内建设1个特大城市,为赣州中心城市;中等城市3个,分别为于都、信丰、兴国;小城市2个,分别为大余、崇义;其余为5万规模以下的小城镇,其中沙地镇等27个中心镇平均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良村镇等24个一般镇平均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以上。

规划形成“一心、七区、多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心”为以赣州中心城市为主体,包括城乡统筹先导区的城市发展地区。“七区”包括上犹西片区(含崇义乡镇)、上犹北片区、南康北片区、南康南片区、赣县北片区、赣县东片区和赣县南片区等七个特色城乡发展片区。“多点”为赣州中心城市外围的8个中心镇,分别为沙地镇、田村镇、南塘镇、王母渡镇、龙回镇、横市镇、社溪镇、营前镇。

构建“四区、八廊道、多节点”的生态安全保护格局。“四区”分别为:五指峰—陡水湖片区、万安水库片区、峰山片区、莲花山片区。“八大生态廊道”分别为:上犹江-章江廊道、赣江廊道、贡江廊道、平江廊道、桃江廊道、九连山廊道、罗霄山廊道和武夷山廊道。“多节点”分别为:五指峰自然保护区、陡水湖自然保护区、通天岩风景名胜区、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杨仙岭景区、马祖岩景区、三阳山景区、仙人湖、南河湖水库、万安水库、西岗山水库、莲花山景区和滨水湿地、人工湖泊区域等。

构筑“一带、三轴、六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切实提升城市的集聚效能和综合服务水平。

“一带”为沿江文化旅游功能发展带,整合上犹江、章水、章江、贡江、赣江五大江河,以沿江区域绿道系统和慢行系统为依托,串联沿岸地带的历史文化节点、健康休闲节点、都市农业节点、都市景观节点和自然生态节点等的特色功能发展带。

“三轴”分别为国家级产业拓展轴、都市服务拓展轴、新兴功能拓展轴。一是国家级产业拓展轴。沿厦蓉高速公路、赣州铁路环线及105与323国道的连接线自东向西分别串联六大产业基地,分别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赣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凤岗)、赣州(镜坝)产业升级与承接转移示范区、南康龙岭工业区等。二是都市服务拓展轴(“中央金脊”)。由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系统自东向西分别串联梅林中心、河套老城中心、章江中心、蓉江中心(潭东)、南康中心(东山),是城市商贸零售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务博览中心、区域旅游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片区生活服务中心等职能聚集的区域。三是新兴功能拓展轴。以城市主干路自北向南串联赣州黄金机场、赣州高铁站(凤岗赣州西站)、赣州客运枢纽,紧密联系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凤岗)、蓉江中心(潭东)、三江文化科教新区等重大功能区的城市新兴功能发展轴带。

“六区”分别为:赣州古城文化振兴区、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南康产业聚集区、赣县产业聚集区、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

赣州古城文化振兴区定位为赣州市文化发展核心区、拥有高品质宜居环境的生活区。主要发展宋城遗址与客家文化展示、都市客厅、都市农业观光,新技术研发基地、机械装备制造、港口物流、都市客运副中心。重点建设河套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沙河、水东地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定位为赣州市的金融中心、科教与创新服务中心、市级公共服务中心。主要建设国家南方稀土矿产与南方农产品(花卉)交易中心、赣州都市区的金融中心(总部基地)和商贸博览中心、区域性高等教育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健康养生基地、都市商贸物流基地;赣州市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市级文化与体育服务中心。重点建设章江、蓉江市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定位为江西省重要的开放平台和赣州市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赣州市高端产业发展新区和临空经济区,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主要发展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与电动能源汽车基地,航空配件生产组装等国防产业基地,综合保税物流园区与出口加工基地,面向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旅游服务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赣州都市区客运与货运枢纽和重要的区域性物流基地。重点建设城西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凤岗、蟠龙地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南康产业聚集区定位为赣州中心城市南部的门户区域,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家具商贸新城。主要发展建设赣州(镜坝)产业升级与承接产业示范区、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家具产业基地与交易中心、都市商贸流通副中心与客运副中心。重点建设南康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南康南部地区级公共与商业服务中心。

赣县产业聚集区定位为赣州中心城市东部的门户区域,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主要发展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赣州都市区休闲后花园、东部物流基地、都市客运副中心。重点建设赣县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茅店地区级公共与商业服务中心。

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定位为赣州都市区的休闲旅游后花园和生态工业经济区。主要发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养身健康运动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绿色商品加工基地、都市区重要生态与水源涵养区。重点建设上犹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构筑“一带、三轴、六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总体结构,切实提升城市的集聚效能和综合服务水平。

“一带”为沿江文化旅游功能发展带,整合上犹江、章水、章江、贡江、赣江五大江河,以沿江区域绿道系统和慢行系统为依托,串联沿岸地带的历史文化节点、健康休闲节点、都市农业节点、都市景观节点和自然生态节点等的特色功能发展带。

“三轴”分别为国家级产业拓展轴、都市服务拓展轴、新兴功能拓展轴。一是国家级产业拓展轴。沿厦蓉高速公路、赣州铁路环线及105与323国道的连接线自东向西分别串联六大产业基地,分别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赣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凤岗)、赣州(镜坝)产业升级与承接转移示范区、南康龙岭工业区等。二是都市服务拓展轴(“中央金脊”)。由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系统自东向西分别串联梅林中心、河套老城中心、章江中心、蓉江中心(潭东)、南康中心(东山),是城市商贸零售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务博览中心、区域旅游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片区生活服务中心等职能聚集的区域。三是新兴功能拓展轴。以城市主干路自北向南串联赣州黄金机场、赣州高铁站(凤岗赣州西站)、赣州客运枢纽,紧密联系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凤岗)、蓉江中心(潭东)、三江文化科教新区等重大功能区的城市新兴功能发展轴带。

“六区”分别为:赣州古城文化振兴区、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南康产业聚集区、赣县产业聚集区、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

赣州古城文化振兴区定位为赣州市文化发展核心区、拥有高品质宜居环境的生活区。主要发展宋城遗址与客家文化展示、都市客厅、都市农业观光,新技术研发基地、机械装备制造、港口物流、都市客运副中心。重点建设河套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沙河、水东地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定位为赣州市的金融中心、科教与创新服务中心、市级公共服务中心。主要建设国家南方稀土矿产与南方农产品(花卉)交易中心、赣州都市区的金融中心(总部基地)和商贸博览中心、区域性高等教育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健康养生基地、都市商贸物流基地;赣州市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市级文化与体育服务中心。重点建设章江、蓉江市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定位为江西省重要的开放平台和赣州市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赣州市高端产业发展新区和临空经济区,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主要发展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与电动能源汽车基地,航空配件生产组装等国防产业基地,综合保税物流园区与出口加工基地,面向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旅游服务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赣州都市区客运与货运枢纽和重要的区域性物流基地。重点建设城西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凤岗、蟠龙地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南康产业聚集区定位为赣州中心城市南部的门户区域,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家具商贸新城。主要发展建设赣州(镜坝)产业升级与承接产业示范区、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家具产业基地与交易中心、都市商贸流通副中心与客运副中心。重点建设南康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南康南部地区级公共与商业服务中心。

赣县产业聚集区定位为赣州中心城市东部的门户区域,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主要发展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赣州都市区休闲后花园、东部物流基地、都市客运副中心。重点建设赣县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茅店地区级公共与商业服务中心。

上犹生态休闲旅游区定位为赣州都市区的休闲旅游后花园和生态工业经济区。主要发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养身健康运动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绿色商品加工基地、都市区重要生态与水源涵养区。重点建设上犹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中心。

加快推进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上犹和赣州开发区的同城化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住区一体化、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都市绿网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风貌特色一体化。

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增强赣州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构筑以章江中心、蓉江中心(潭东)为双中心,其他等级中心为补充的“双心多节点”的城市中心体系结构,形成“市-区-地区(社区)”三级中心服务体系。

城乡住区一体化:以“低碳、紧凑、绿色、安全”为原则,通过公交TOD开发和公共服务中心混合开发为导向,建设城镇居住社区;以“特色宜居、尊重传统、服务便捷”为原则,逐步集中建设城郊新型农村居住社区。

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到规划期末建立起产城融合发展,产业服务与创新体系有效支撑,园区集约节约利用效率和生态化指标全省领先的发展布局新格局。

都市绿网一体化:规划形成以滨水绿带、城市公园、风景林地、城市广场和防护绿地、生态绿地为一体,串联城镇片区、组团的都市绿网体系。到规划期末,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不小于38%,人均公园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人,实现城市居民下楼“5分钟步行圈”可达公共绿地。

综合交通一体化:构建以“两快(快速路与快速轨道)一慢(慢行)两枢纽(客运与货运)”为核心的开放型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到2030年赣州中心城市居民全日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

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到规划期末建立起与赣州中心城市人口发展和产业经济相适应的市政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电力能源、燃气、供水、排水、环卫、通信等设施网络建设标准达到江西省领先水平;建立起“安全、有效”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城市风貌特色保护一体化:围绕“三山、三水、三潭”的古城风貌协调区,“三江六岸”和“中央金脊”等重点景观空间加强赣州中心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保护;立足生态廊道、重要景观视线通道保护好山水格局,立足于客家文化传统街区和都市雕塑体系延续城市的客家文化风貌特色,构筑“山水秀美、文化绵长、和谐悠然、客家风情”的城市整体风貌特色。

以赣州都市核心区、外围县域单元为主体统筹服务设施布局,按照城镇社区标准制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人口稠密的于都、信丰、兴国、大余等县域单元,应加强镇、中心村公共服务配套。崇义和上犹县西部地区等人口持续外迁的县市域单元,应结合地方居民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围绕旅游、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南康、于都、兴国、上犹等地规划布局职业教育学校。

健全赣州中心城市、外围县市域单元为主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镇(乡)、村级公共医疗卫生水平。每个县重点办好1-2所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在赣州中心城市、兴国、于都和信丰等人口规模大县(市)规划建设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赣州市建设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加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内中心镇、镇(乡)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推动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在城乡基层的共享。

中心城市各分区、都市区外围县市域中心城镇拥有1个县(区)级体育综合场(馆)和1个健身活动中心;中心镇配套1座体育活动中心(含有室内和室外活动场),一般镇建设全民体育活动场所;村庄配套小型体育活动场。

赣州中心城市建立综合科技服务中心,设置农业科技服务基地,建设科技馆和一批科普基地;都市区外围县市域中心城镇设置1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1处科普基地;中心镇设置农林业科技服务站。

在城市社区、中心镇逐步设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加强城乡福利院、敬老院、精神病院、救助管理站、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建设。

按照一体化的模式组织城乡公交,完善城乡公交设施布局,以赣州中心城市汽车客运站为换乘枢纽,采取干支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运营。其中赣州汽车枢纽站组织南康、上犹、崇义、大余、信丰等西南部县(市)区域的线路与城区客流换乘,赣州站组织赣县、兴国、于都等东北部县(市)区域的线路与城区客流换乘,赣州南站组织王母渡、古陂等区域的线路与城区客流换乘。

规划建设章江中心、蓉江中心(潭东)市级公共服务与商业中心,健全河套、城西(开发区)、南康、梅林、上犹等区级公共服务与商业中心,围绕规划的大型居住社区配套完善相应的社区服务设施。

规划建设市级体育中心,健全章江、蓉江(潭东)、水西-水东、城西、南康南部、南康职教(唐江)、梅林、上犹、储潭、唐江等10个区级中心;配套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每处建筑面积在1500-2000平方米左右。

规划建设38所综合医院,加快建设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满足居民15分钟内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建设以文教新区、三江文化创新组团、赣州职教园区为主的高等教育或科技创新基地,在上犹规划一处职业专科学校。

规划建设老年人设施占地面积约55公顷,人均用地为0.18平方米;规划残疾人康复设施14处,占地面积约15公顷;在章江新区、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南康南部宜居城区、赣县梅林城区等处新建10处儿童福利院。

储潭、江口、康唐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建设应考虑周边地区农村人口的需求。

立足市域综合交通廊道规划,围绕赣州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都市区交通圈。

近期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交通为主组织1小时交通圈;远期利用既有赣龙、京九铁路和规划的赣郴铁路、赣韶复线运能开通城际通勤列车,在沿途中心镇增设站址。建设都市区外围各县(市)域中心城市到所辖范围内中心镇30分钟可达交通圈。

加大赣州中心城市对都市区外围县(市)的交通辐射和影响,适时规划建设于都与赣县联系的快速通道,将城西大道西延至崇义县城,陡水湖环湖旅游公路连通至崇义县城,赣南大道延伸至大余县城。

规划形成“双环七射”的快速交通通道格局。

赣州汽车枢纽站组织南康、上犹、崇义、大余、信丰等西南部县市区域的线路与城区换乘。赣州站组织赣县、兴国、于都等东北部县市区域的线路与城区客流换乘。赣州南站组织王母渡、古陂等区域的线路与城区客流换乘。城乡公交干线主要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组织,支线则以除一级以外的国省道、县乡路为主。

规划建设四级公共客运枢纽,分为区域级、市域级、市区级、片区级。

区域级客运枢纽:包括黄金机场-赣州高铁站(凤岗汽车客运站)、赣州站(包括赣州汽车客运站)、赣州南站(包括赣州长途客运中心站)、南康站(包括南康汽车客运站)等,为赣州主要的对外客运交通枢纽。

市域级客运枢纽:包括赣州火车东站、梅林汽车客运站、上犹铁路客站(含上犹长途汽车站,赣井铁路与赣郴铁路共用站)等,为赣州中心城市联系赣州都市区和其它地区的客运枢纽。

市区级客运枢纽:包括河套老城南门口地区、章江新区中心、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南康中心(东山新区)、凤岗等,为城市内部主要的公共交通枢纽。

片区级客运枢纽:包括梅林、梅林北、茅店、水西、水东、储潭、沙河、五云、开发区、汽车南站、中央生态公园、蓉江新城、沙石、三江、龙岭、南康南、镜坝、唐江、黄埠等以城市公交换乘站为主的公共交通枢纽。

在赣州古城周边、赣州高铁站(凤岗赣州西站)周边建设旅游集散客运中心。

规划建设空港、水西、储潭、镜坝、江口、开发区、茅店等物流园区及火车东站、南康、沙河、上犹黄埠、上犹等物流中心,布局综合商贸物流园、粮食综合物流园、南康家具物流中心、金属物流中心、脐橙交易中心、唐江蔬菜批发市场、五云蔬菜物流基地等专业货运基地。

修建绕经赣县北部、开发区北部和南康西部的铁路环线,与京九线一同串联赣龙铁路及其扩能改造线路、赣井铁路、赣郴铁路、赣韶铁路及赣韶复线等。

规划由昌赣客专、赣深客专、厦蓉通道交汇于赣州高铁站(凤岗),并连接南康站;赣韶复线、赣龙铁路扩能改造线路接南康站、赣州站。

规划赣井铁路经赣州高铁站(凤岗)、唐江镇,接上犹黄埠镇,从社溪、紫阳等乡镇连接遂川县。

规划赣郴铁路经铁路环线向西接上犹黄埠镇,再连接崇义县。

规划经开发区北部铁路环线连接赣州港区的港区支线。

恢复森林小火车班次,为旅游服务。

规划形成“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结构,并在赣州中心城市外围形成环线。“两横”分别为为厦蓉高速、赣韶-东绕城高速公路;在峰山南侧沿桃江预留东绕城高速公路外迁通道,连接赣韶高速和厦蓉高速公路;“一纵”为大广高速公路,远期考虑建设大广高速公路的西移线,改线经唐江北部-朱坊西部-赤土与横寨之间。

远期考虑城市扩张和区域交通运输需求,沿厦蓉高速公路走廊、唐江-镜坝西侧规划G105外移线;远景沿大广高速公路西侧经横市、社溪规划G105复线。

在赣县北部和沿厦蓉高速公路通道建设G105和G323公路联络线,在唐江北部与G105外移线并线;远期沿桃江河谷地区(王母渡、大田)新规划G323复线。

在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新建峰山快速通道(过山隧道),在大田修建连接汶潭南部的快速通道。

赣州黄金机场近期按4D等级扩建,远期按4E等级扩建;在瑞金预留4C机场选址,建设瑞金通勤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赣州黄金机场为赣粤闽湘四省交界地区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对台和东盟地区的航空口岸,区域重要的旅游中心机场。

规划形成多港布局和港铁相互支撑的港口体系。

赣州港按照“一港四区”布局。和乐港区为综合港区,储潭港区以大宗物资和散杂货集散运输为主,上坝港区为煤炭专用码头,远期控制预留湖江港区。近期建设和乐港区。

规划建设“三横五纵”的快速路网,总规模达到180-200公里。

横向分别为:赣南大道-武陵大道-城西大道(G105以东段)、迎宾大道-飞翔路(延伸至唐江)、东绕城快速路。

纵向分别为:贡江大道、文峰路(G105老线)-东江源大道-赣康路、蓉江三路、蓉江七路、大广高速公路既有线。

预留工业三路-金龙路-梅林大桥及东向延长线。

规划形成“八纵十一横”交通性主干路网络。

纵向分别为:虔东大道及东西延长线、赣康路-金东路、工业一路-蓉江一路、蓉江四路、蓉江五路、蓉江六路、机场路、康唐线。

横向分别为:龙桂路-天宇路、红旗大道及东延线、文明大道及东延线、金陵大道及西延线、客家大道及西延线、东桥路-张家围路-赞贤路-黄金路、文清路-东阳山路-长征大道-赣南大道、八一四大道-和谐大道、梅林大桥-G323老线、赣丰线、城西大道(G105以西段)。

4、公共交通规划

到规划期末形成以由快速轨道、地面公交快线为主体,组团内部公交为支撑的公共交通网络。

规划4条轨道线路,总长度为80-100公里。轨道1号线:开发区-水西-河套老城-章江新区-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轨道2号线:赣县北部新区-梅林-河套老城-开发区-赣州高铁站(凤岗)-三江-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与1号线在老城区南门口形成十字换乘。轨道3号线: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南康龙岭-南康东山新区-南康老城区。轨道4号线: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三江-赣州高铁站(凤岗)-机场。

到规划期末建设快速公交干线走廊共8条,总长度140-160公里。1号线:赣州古城(文清路)-南门口-章江新区-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南康中心;2号线:赣州古城(文清路)-南门口(沿红旗大道、八一四大道)-赣州火车站-沙河;3号线:储潭-水东、水西-赣州开发区-章江新区-沙石;4号线:水西-开发区(沿工业三路-蓉江一路)-蟠龙-文教新区-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5号线:赣州古城(文清路)-开发区(沿迎宾大道、飞翔路)-凤岗(赣州高铁站)-唐江;6号线:赣州古城(文清路,沿红旗大道及东延线、贡江大道、赣新路)-沙河-梅林-茅店-江口;7号线:南康东山新区中心-唐江生态镇;8号线: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镜坝-上犹。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以磁性材料和特色合金材料为主的高端稀土与钨新材料和应用产业、航空配件及组装等国防科工产业、铜铝精深加工产业、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印刷包装业。远期逐步将靠近城区的工业用地“退二进三”。

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赣县): 发展铜铝及其它矿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生态型农副产品加工(甜菊糖甙、脐橙、板鸭加工)、粮油加工、能源电力等产业。

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凤岗):为临空经济产业园区,发展新能源汽车配件及其组装、新能源电池、第二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现代医药、物联网产业集群、尖端国防科工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

赣州综合保税区: 发展保税物流、进出口贸易、出口加工、区域物流中转等产业。

赣州(镜坝)产业升级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发展以现代家具制造、灯饰、建材产业(地板、板材)、小家电、都市工业等产业为主的现代轻纺工业;同时设定合作共建园区,作为赣州中心城市产业集中升级和扩能改造的主要园区。

龙岭产业区: 发展现代家具制造与产品设计、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配套制造等产业。

水西工业小区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等产业,逐步培育新产品的研发孵化中试。具有一定大气污染类项目和化工类项目应逐步外迁。沙河工业小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配套制造、生物制药等产业。远期将临近赣州火车站的工业用地逐步置换为商业、住宅用地。黄埠工业小区发展模具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型复合材料等产业。远期逐步将上犹江北岸靠近江边的工业用地置换为住宅及生活服务配套用地。在储潭、唐江、江口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业、都市工业和配套其它产业园区的工业小区,

规划建设兴国、于都、信丰、大余、上犹-崇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片区。依托兴国、于都、信丰的省级以上园区建设返乡务工人员创业园区,实行统一进城落户政策。

章江金融中心区块:近期在位于“中央金脊”滨江地段建设金融商务中心区。

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区块:发展面向区域的商务博览、总部经济、开放物流基地(南方电子物流网中心、第三和第四方物流基地之一)、信息中介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业;配套完善高端商住楼宇,都市消费综合体等功能。

其它金融商务区块:南康新中心区、梅林中心区建设服务于本地产业的生产者服务业、商业零售中心和本地企业总部,配套商住、旅游酒店等功能。

建设蓉江、章江两大市级商业零售中心,各处规划3-5个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南康中心(东山)、河套、梅林等3个区级商业中心,各处规划1-2个大型城市综合体或特色商业街区;培育凤岗、三江、南康南部、蟠龙、水东、沙河、茅店、储潭、唐江、江口等地区级商业中心,服务于周边城市社区。

在凤岗规划布局赣州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主要发展各类金融保险软件服务、税务系统服务、信息工程及流程设计、软件开发设计等。

包括赣州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文教新区)、赣州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赣县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上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

在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赣县茅店)、南康镜坝货运站、龙岭工业区、沙河工业小区、赣州港区、江口货运站、上犹黄埠建设服务于相邻工业园区的物流基地。

在蓉江金融商务中心南部规划建设赣州综合物流园(商贸物流城)。依托南康现代家具城建设家具商品批发零售基地。

在现状东绕城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规划布局粮食综合物流园。

在赣州高铁站(凤岗赣州西站)东北侧布局国家级赣南脐橙交易中心、农机物资批发交易中心和蔬菜、瓜果及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沙河布局冷链物流中心;在南康东部、赣县北部和赣州综合物流园(商贸城)等地建设都市蔬菜与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古城范围:赣州古城范围为北至章江和贡江,南至红旗大道,西至环城路,东至东河大桥的区域,面积约为3.22平方公里。

总体保护要求:在切实保护好古城风貌格局的基础上,鼓励拓展传统文化活动空间,适当引入旅游项目,丰富文化娱乐功能,逐步疏解人口和商业等功能。

对南市街、灶儿巷、姚衙前、郁孤台和七里镇等历史文化街区应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分层次严格保护。

按照“有机疏散、改善环境、提升品质、塑造特色、稳步更新”的原则有序推进城市旧区改造工作。到规划期末,城市旧区的人居环境品质和设施服务水平得以明显改善,旧区的文化服务职能有明显提升,建设集城市特色环境和人文小空间为一体的城市活力区域。

强化旧区绿地建设,到规划期末城市旧区的人均绿地指标超过8 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指标超过7 平方米;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

加强旧区便民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按照旧城改造计划,进一步健全社区文化、社区福利等设施配套;完善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消防等环卫设施等配套。

到2030年,赣州中心城市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06平方米/人左右,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05平方米/人左右;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5平方米/人左右;农村居民点人均指标控制在150平方米/人左右。

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的规定,新建住宅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赣州中心城市周边地区按土坯房审批标准每户不超过90平方米;占用原有宅基地或村内空闲地的,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80平方米;其它地区每户宅基地不得超过240平方米。

1、水源地保护

规划区内规划主要城市供水水源地8处。其中4处为河流型水源地,分别为贡江取水口(新一水厂取水口和赣县取水口)、龙华上犹江取水口、二水厂欧潭取水口、南康章水取水口;4处为水库型水源地,分别为陡水水库水源地、石硿子水库应急水源地、南山水库应急水源地及红旗水库应急水源地。此外将油罗口水库作为水源涵养地。

近期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扩区、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镜坝)产业升级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赣县、凤岗)、赣州职业教育基地为主要产业发展平台;启动蓉江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开发建设,以章江新区为近期市级公共服务中心,以沙石健康休闲组团、南康东山新区为重点建设区域;以赣州古城地区为文化功能提升发展区;以宋城文化公园、“三江六岸”风光旅游带和陡水湖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建设旅游项目。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