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雄安:未来之城

——解读《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2018-08-21 11:10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作者:王伟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一出炉即引起万众瞩目,这张规划“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描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凸显着“雄安模式”的精髓】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的蜕变让人惊艳。昔日的小渔村和荒郊野地如今已经 成为引领珠三角、长三角发展的改革高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如何补齐京津冀区域中河北的发展短板、形成中国北方新的区 域增长极,成为新的时代考题。中共中央着眼国家发展全局,以高超的决策智慧、宏大的战略格局,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 一重大国家战略。40年后再启航,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雄安新区”。

出台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一年前的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让昔日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迅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关于新区的规划动向备受各界关注。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新区,这个蓝图要怎么画?最初的喧闹过后,人们发现,这片土地并没有马上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拆大建,一段时间过后似乎同往常一样。而在公众的视线之外,其实有一群人一直都在忙碌着。

早在2016年5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接到了为雄安新区做规划设计的任务。2017年4月,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之后,本着“开门编规划”的原则,来自国内外的40多个团队,300多名专家都参与其中,为新区规划出谋划策。

2018年4月20日,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成为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

《纲要》提出了“两步走”——第一步到2035年、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雄安新区发展目标按照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考虑,同中共十九大作出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目标相衔接。

亮点一:“组团式”格局

未来,整个雄安新区将呈现组团式格局,没有单一城市中心,不会像摊大饼一样无序扩展。而是构建尺度适宜、职住均衡的城市组团格局。《纲要》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雄安将呈现“一主、五辅、多节点”的空间格局。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呈组团式结构,形成“北城、中苑、南淀”格局。“北城”集中布局5个城市组团;“中苑”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塑造生态苑囿;“南淀”为临淀区域,严控开发建设,塑造白洋淀滨水岸线。在起步区内选择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约20-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寨里和昝岗,作为5个外围组团,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布局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0平方公里。

各组团之间,森林、湿地、绿地等蓝绿系统(蓝指水体、绿指绿地)环绕间隔,有明确开发边界。功能相对完整,可满足工作生活需求。雄安新区还规划了战略留白,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使城市发展富有弹性。

亮点二:鲜明“中国范儿”

雄安新区的规划设计将打造“中国面孔”,所有建筑将集中展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纲要》提出,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高层建筑将受到严格限制。《纲要》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雄安建筑将形成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雄安没有高楼大厦林立给人的压抑感。建筑既有古典神韵又具现代气息,融于自然、端正大方。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特点,在新区特定范围规划建设高层建筑,集中承载中央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等功能。

雄安遵循平原建城、尊重自然的规律,建筑不照抄照搬,将有着鲜明“中国范儿”。新区将建造街区制住宅小区,意味着雄安没有封闭式大院小区。作为主城区的起步区,将传承中华传统营城理念,营造布局规制对称、街坊尺度宜人的“方城”,类似棋盘式布局。规划设计城市轴线,南北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东西轴线串联城市组团。

建成后的城市,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林木葱郁,周边淀区碧波万顷,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

亮点三:开放新高地

雄安承载的使命之一是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高端高新将是新区产业最显著特点。目前,已有100多家高端高新企业落户雄安,创新资源向新区加速聚集。

翻阅《纲要》,“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IPv6率先布局”等内容均被写入。《纲要》提出,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值得注意的是,《纲要》还提出了38个主要指标。像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高速宽带标准千兆入户、万兆入企等这些指标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

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符合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疏解,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高端高新产业。

走在科技最前沿,敢于冒险、敢于试错,这是雄安规划高端高新产业的一大特征。为了鼓励这种技术创新,政府在管理模式上也会同步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新区将打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和创新开放的政策环境,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除此之外,新区还将搭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构建国际一流创新服务体系,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亮点四:城市就是公园

未来雄安,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放眼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大城市能达到未来雄安新区70%的蓝绿空间占比。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新区规划森林覆盖率达40%。起步区规划绿化覆盖率将达到50%。华北水乡将绽放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白洋淀将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构筑防洪堤坝,保持其原有历史风貌和“华北之肾”的功能。环绕白洋淀、起步区和整个新区,将建设环状林带;主要河流和干道两侧,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9片大型森林斑块。

亮点五:以人为本

《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未来,在雄安新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幼儿园等步行5分钟就能达到。这就意味着,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之外没有额外的沉重负担,不会将大量时间虚耗在路上。

雄安新区还规划了“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在建设之初,公共服务设施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

除此之外,还将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

亮点六:交通便利

雄安新区的交通可谓“快慢结合”。“快”是指乘坐高铁半小时内可抵达北京、天津,20分钟直达北京新机场;“慢”是指“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成为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纲要》提出,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新区将成为八方交汇的通衢之地,对外交通便捷高效,与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都有通畅的交通通道。依托“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开车1小时可到北京、天津,90分钟到石家庄。

雄安推广“站城一体”开发模式,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开发,在公共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90%。起步区路网密度可达到每平方公里10-15公里,构建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亮点七:智慧新城

《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两种城市将开展互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和智能城市。

雄安新区将成为一座“聪明城市”,城市管理将具有智能化特征。利用“数字孪生城市”系统,将来一些决策付诸实施前,可先在虚拟城市模拟运行,根据模拟结果付诸实施或者修正,发挥辅助决策作用。

按照规划纲要,新区感知设施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利用云计算等技术,管理者可利用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管理智能化。例如,当你驾车行驶在路上,而附近并没有什么车时,你会发现红绿灯不会按部就班地亮出红灯。通过监测数据,这个智能化的红绿灯会自动为你放行。

未来在雄安,你不必为网速发愁。高速宽带标准千兆入户,万兆入企。雄安会构建一个天地一体的庞大高速网,更高效地采集数据,以实现各种智能应用和城市的智能管理。

亮点八:绿色低碳

《纲要》提出,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例如,利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设施,新区可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降雨收集起来经过处理用于城市绿化,既能防止城市内涝、雨水二次污染,也能节约用水。

新区将实现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全覆盖,节能将达到75%以上,空气质量标准要求更高。太阳能板自身能够发电的地方都会被利用起来发电,会用上很多新材料,会有很多智能技术、设备、调控,根据人的不同需求来精准匹配。

新区还将建设海绵城市和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解决“马路拉链”问题。确定用水总量和效率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

亮点九:留住乡愁

这样一个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类更健康的建筑,不会都像传统城市那样,泾渭分明地分为住宅楼或写字楼。各个城市组团也不会按使用性质来划分,让居住和工作完全分离。

一个新的城市要立得住,关键要传承好文脉,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的保护。《纲要》明确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在新区规划建设中,坚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保持原址不动,有机嵌入公园、绿地,使城市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雄安新区将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古城、传统村镇,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记得住乡愁。

亮点十:安全雄安

安全是万事之基,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基础。安全问题一失万无。《纲要》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雄安。

多位专家表示,雄安新区规划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安全因素,灾害和安全问题的监测预警、决策指挥、应急救灾等系统标准高,将成为中国安全城市的典范。例如,在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水安全、抗震能力、能源供应安全等方面作出周密部署。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新区将构建完整的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雄安的一个使命是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生活在其中的人获得更多可感知的幸福,更是它的追求目标。这些场景有的是新区建设之后很快就能实现的,有些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也有些没有想到的,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也可能会提前实现。雄安是一座属于未来的城市,从零起步的它,有无限可能。

(作者为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