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郭小东:城市防灾的刚性、弹性与韧性

2018-11-25 16:03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11月25日下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联合承办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之专题会议十四“转型视角下的城市安全防灾与工程规划”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副主任郭小东作了题为“城市防灾的刚性、弹性与韧性”的主题报告。

城市应对灾害经历了从防灾抗灾到减少灾害损失,到减轻灾害风险,再到与风险共存的适灾型理念变化过程,韧性城市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韧性理念能否成为我国解决城市灾害问题的灵丹妙药?

针对这一问题,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副主任郭小东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历程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例如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差异,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跳跃式的城市扩张等等。而灾害本质上是人-物-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发生瞬变的自然过程,有着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应对灾害的最终目标并非单纯的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而是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实现灾害来临时对城市的“低冲击”,维持城市合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灾害应对的诸多环节中,应该采用刚性、弹性和韧性结合的手段,既需要以刚性为主、强调防御灾害理念的物质环境建设,也需要灵活的、具有弹性的非工程减灾对策,更需要韧性理念为主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策略。城市管理者应该去冷静思考,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去灵活的选取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来实现灾害对城市系统的“低影响”、“低冲击”。

目前世界上一些城市已经制定了城市灾害适应性规划,如纽约、伦敦、芝加哥和鹿特丹等。在应对灾害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要学习韧性城市理念的优点,又不能忘记城市安全的底线,既要正视灾害影响的不确定性,又要加强灾害应对措施的多样性和适用性,最终实现底层风险分析数据的支持和顶层刚柔并济的防灾减灾对策有机结合,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民情的灾害应对之路。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供稿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