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镇化叠加区域一体化红利:新一轮增长可期

2019-01-07 14:02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尹思敏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城镇化率以每年超1%的速度快速提升。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8.1亿,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58.5%,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63个,建制镇从2173个增加到20883个。

40年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一方面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和土地,以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提高农村农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让城市建设获得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猛推进。但相对来说,人的城镇化仍相对落后,与此相关的消费红利等潜力仍然很大。除此之外,未来城镇化的红利可能在于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带来的红利,以及反过来为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城镇化叠加长三角一体化:红利释放路径

长三角城市群包括核心城市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三省部分城市。王伟所在的这个江苏农村普通家族在20年前绝对没有想到,如今它的后人中,5个有4个去了城市,其中3个在长三角城市落户生根。这3个人中,王伟在与上海隔江相望的南通市安家,老婆孩子和母亲常住南通,他自己的工作范围在整个华东地区;他还有一个表姐和一个表弟在上海做生意,表姐的儿子在南通念初中,表弟的一儿一女则都在上海上小学和幼儿园。唯一一个留在老家的,也在镇上生活,做的是朋友圈的微商生意。

与此同时,这3个人的户口都仍在农村老家,甚至表姐当年把户口买到县城,如今又迁回老家——因为现在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责任田成了“香饽饽”,进可滋生财富,退可保守口粮和居住老本,城里人在这一点上绝对比不上农村人,而且城市户口的福利也不像以前那样有高“含金量”了,持农村户口的人在南通生活几乎没有任何问题,也可以获得上海的居住证,只要有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

因此,谁也不舍得放弃农村户口,而且国家政策也鼓励农村人口带着农村资产进城。更何况,在他们的农村老家,土地集中起来为农业大户所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他们当地一大片壮观的向日葵花田甚至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无人可以说他们不是城镇化了的人口。他们不从事农业生产,所干的工作早已纳入全国甚至全球产业链。王伟从事房地产业,表姐表弟从事进口汽车零配件行业。可以说,他们恰好搭上了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获得了中国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红利。

如果说谁能率先动用得起城市和农村两种资源,则非这些已经在外开阔眼界、积累了第一桶金的人莫属。近些年来,从事汽车行业的姐弟俩把生意做到了老家,因为现在东部地区农村消费的头等物件便是家用小汽车,市场越来越大。他们有农村的人脉,又有城市的先进技术,城乡结合促进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如鱼得水。

收入的显著增长带给了他们更多消费的底气。近20年得到大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长三角地区尤为显要,他们周末开着车,无论从南通还是上海回老家,只需要一到两个小时。他们吃穿住行样样领风气之先,生二胎也不会顾虑有没有充足资源培养孩子。他们对孩子的投资比普通中产阶层家庭更舍得。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还认识很多周一至周五工作在上海、周六周日生活在长三角二三线城市的人。他们大抵沿着“农村-到长三角地区上大学-在上海工作居住但无法获得户口”或者“在上海工作但无法承担买房-在上海工作在长三角中小城市安家”这样的“候鸟”路线走到现在。因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小城市基础设施良好,教育医疗水平较高,通勤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工作生活分为两地可以在保持较好生活水平的同时挣到更多的钱,“性价比”较高。

城市群与区域一体化:下一波红利前瞻

2018年12月1日,上海、杭州、宁波与支付宝合作,率先实现地铁扫码过闸互联互通、跨区结算。长三角地区正在加速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加入其中的人们正在获得丰厚的城市群红利——城市圈同城化生活方式,包括民航、高铁、地铁、高速公路、港口在内的综合网络便捷交通,地区合作共享的教育医疗服务资源,集约化生产带来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与服务……

事实上,我国的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发展的红利期、机遇期。改造和完善城市交通、基础公共设施,包括公共学校、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管道和地下综合廊道、公共文化设施、街道建设等,制定有序的人口政策,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能大幅提升城镇消费需求。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这块仅占全国2.2%、总面积只有21.17万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全国11%的1.5亿人口。与此同时,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外来人口最大的集聚地,由于竞争激烈,也是外来人口落户门槛最高的区域之一,城市群内约有2500万人未在常住城市落户。很多人在为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而打拼,再加上高昂的房价,消耗了很大部分收入。

如果将“长三角”当作一个超级特大城市来整体对待,那么其中的城乡资源、人力物力资源还有极具想象力的统一规划与整合空间,能够释放的新一轮红利也非常可观。进一步优化城市群内部的产业、人口、资源的分配和共享机制,在城市群内合理布局教育、医疗资源,调整住房建设的空间布局,不仅可以使得长三角地区居民消费能力再上一个台阶,还可以促进城市群发展质量提升,并构建以核心城市带动、中等城市作支点、推动其他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从“长三角”这个排头兵开始,我国的城镇化在近40年内不断梯度升级,先东部、再中部、再西部,除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近些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协调,2018年我国又批复了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渝等城市群规划,跨省区城市规划基本全部完成,形成了“19+2城市群”格局。

在全国遍地开花、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发挥“后发优势”,吸引了不同的人群,发展面貌日新月异,产城融合不断深化。一个个城市圈像水中涟漪般不断扩大,再重重叠加,不断就地吸纳着全国的流动劳动人口和新生就业人口。2018年最吸引眼球的新闻是多座城市纷纷给出优惠落户政策实施“抢人大赛”,其中不乏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中西部“新一线”城市。

2018年有些新现象,诸如流动人口总量减少,农村人口“家门口”就业比例增多,都说明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了新阶段。既乐业、又安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人们不希望千里迢迢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父母也照顾不到的情况延续更久。如果人们能在城里落户生活,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都将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今年10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关于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落实情况的通知》,指出“十三五”期间年均转户1300万人,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

但是如何打消农村人口进城的顾虑,如何公正分配和对待他们从农村带来的这笔“财富”,将会是2019年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