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广西生态修复将构建15分钟生活圈 出行500米入园

2019-01-14 16:37 来源:南宁晚报 作者:韩沛 谢宛馨

广西将开展城市修补与生态修复工作,治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构建15分钟生活圈 出行500米入园

■本报记者 韩沛 实习生 谢宛馨

力争到2020年,全区“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病”得到有效缓解,城市功能基本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城市特色风貌初显。城市发展方式基本实现由速度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广西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试行)》。为探索新时期城市转型升级模式,广西计划在全区推动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工作,治理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 提高城市发展质量,让城市更加宜居。

生态修复 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

城市公园是居民休闲、锻炼的重要场所。《意见(试行)》提出,完善城市公园的网络化修补,提升绿地品质。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均衡布局公园绿地,拓展公园绿地和城市广场,建设城市绿道,优化滨水空间,提高城市绿地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畸零地及闲置空间,促使绿网成荫,打通步行道,实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绿色空间覆盖率。

同时,通过公园路、水渠、河道、绿道等带状绿地或生态廊道,构建绿色、开敞、有机串联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综合提升城市绿地的景观、游憩、慢行和生态功能。

岸绿景美还要水清。根据《意见(试行)》,广西将对城市水体实施提质化修复,打造亲水空间。加快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合理制定并实施清淤疏浚方案,改善城市面源水质。通过截污纳管、建立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提升城市河流、湖泊等水体水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从源头上解决雨污管道混接问题,减少径流污染。

城市修补 为市民构建“15分钟生活圈”

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与否,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意见(试行)》提出,推进公共服务的品质修补,均等化配置民生设施。加快完善商业网点、中小学、幼儿园、医疗卫生、文化服务、体育健身、养老抚幼等多层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把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生活功能单元,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无障碍设施、养老服务设施、菜市场等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优先完善旧城区,特别是高密度人口聚集区的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建设。重点增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幼儿园、文化室、卫生服务中心和体育场所等“五个一”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构建“15分钟生活圈”。

居民出行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广西城市非机动交通流较大的特点,重点优化生活性道路断面和交叉口设计,形成各行其道的交通组织;打通旧城断头路,增加支路网密度,完善街区内的慢行系统,提高社区的交通安全和舒适度。理顺慢行交通网络,适当拓宽城市中心、交通枢纽地区的人行道宽度,完善过街通道、无障碍设施,加快绿道建设,营造舒适可达、密度适宜的慢行空间。

行政保障 集体个人受影响可获补偿奖励

《意见(试行)》强调公众参与,要求突出民生热点,将人民群众最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试点项目建设相结合。

根据“城市双修”基础数据系统普查与评估结果,各地将开展“城市双修”的地区和范围,研究建立生态补偿和奖励机制,对生态修复项目中受影响的集体、个人,通过发放专项补贴等方式给予生态补偿和奖励。各地还将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定期开展工作实施评价,定期通报考核结果,对工作不力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将进行约谈,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督办。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