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19-08-19 10:0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瞭望》新闻周刊

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全文详见文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什么是深圳?本文从为什么选择深圳、先行示范区示范什么、打造什么样的示范区、补足哪些关键短板共四个问题进行分析。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全    文)

党和国家作出兴办经济特区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现就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二)战略定位

——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

——法治城市示范。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城市文明典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

——民生幸福标杆。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可持续发展先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二、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夯实产业安全基础。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支持深圳具备条件的各类单位、机构和企业在境外设立科研机构,推动建立全球创新领先城市科技合作组织和平台。支持深圳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在深圳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

(五)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更具弹性的审慎包容监管制度,积极发展智能经济、健康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

(六)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探索完善产权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支持深圳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支持深圳试点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推动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深圳。支持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建设国家队训练基地,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七)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协同开发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

三、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

(八)全面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在党的领导下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前提下,允许深圳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全面普法力度,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

(九)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完善企业破产制度,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和公正监管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信用监管改革,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守法诚信经营。

(十)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率先构建统一的社会信用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探索完善数据产权和隐私保护机制,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加强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模式。

四、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十一)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大力弘扬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率先建成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深圳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鼓励国家级博物馆在深圳设立分馆,研究将深圳列为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鼓励深圳与香港、澳门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涵养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藴,不断增强港澳同胞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十二)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支持深圳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加强粤港澳数字创意产业合作。支持深圳建设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设立面向全球的创意设计大奖,打造一批国际性的中国文化品牌。用好香港、澳门会展资源和行业优势,组织举办大型文创展览。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丰富中外文化交流内容。有序推动国际邮轮港建设,进一步增加国际班轮航线,探索研究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

五、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十三)提升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水平。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充分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立健全适应“双元”育人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和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高水平医疗机构,为港资澳资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便利。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

(十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构建高水平养老和家政服务体系。推动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率先落地,形成以社会保险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制度。

六、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十五)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对违法行为“零容忍”。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探索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制度。完善环境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创新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模式。

(十六)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坚持生态优先,加强陆海统筹,严守生态红线,保护自然岸线。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区域生态环境联防共治,推进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提升城市灾害防御能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应急管理合作。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消费,发展绿色金融。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率先建成节水型城市。

七、保障措施

(十七)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激励特区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

(十八)强化法治政策保障。本意见提出的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向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相关议案,经授权或者决定后实施;涉及调整现行行政法规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经国务院授权或者决定后实施。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十九)完善实施机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按程序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广东省要积极创造条件、全力做好各项指导支持工作。深圳市要落实主体责任,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再出发,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什么选择深圳?先行示范区示范什么?打造什么样的示范区?补足哪些关键短板?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怎么干》

文丨王小广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刊于《瞭望》2019年第31期

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对深圳而言,这是党中央赋予的新使命,是深圳作为中国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对国家而言,通过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挥先行者的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可以避免走弯路,从而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

为什么选择深圳

从发展成就看,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最佳选择。

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讲,深圳在一线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2018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9.3万元,比广东全省高1.21倍,比北京和上海分别高37.9%和42.2%。按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深圳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是中国最接近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城市。深圳创新发展能力不仅在国内领先,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而且开始在全球显现其巨大的影响力。另外,其在生态文明建设、开放水平等方面均有亮丽的表现。

从创新精神看,深圳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天然的优势。

深圳是我国人口最年轻的大城市,其多元包容的文化造就了深圳人创新、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富有敢想敢干的精神。我国改革开放许多先例都是起源于深圳。深圳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一直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承担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尤其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和“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决定,其要义就是要继续发挥这一关键性作用。

从发展自主性看,深圳干部群众一直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发展的超前意识,这是做好先行示范、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的先决条件。

深圳干部群众有开阔的发展视野,善于谋划未来,凡事想在前头。从回应上世纪80年代“特区失败论”、上世纪90年代“特区不特论”“深圳抛弃论”,再到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圳都能正视危机,面对未来,主动应变,从而锻炼出强烈的先行意识。

从发展机制看,深圳不仅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市场机制,而且党和政府的作用发挥得很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可以说,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典范。

先行示范区示范什么

先行示范区既要先行,又要示范。示范的意思是可复制、可推广。因此,与当年的特区试验田的作用不一样:

先行先试重在“敢闯敢干”,而先行示范则体现更高的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

先行先试只要符合深圳的实际就行,而先行示范既要符合深圳的实际,又要将有关经验制度化、法制化,使其具有普遍的价值,适合全国学习、推广。

因此,先行示范就是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将发展的政策、做法模式化。

具体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不仅要在经济发展领域起先行示范作用,而且要体现“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要求和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上作出表率。深圳不能仅做“单项冠军”,而要全面领先。为此,必须全面推进深圳现代化建设,实现产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城市治理现代化等,并发挥示范、引领、标杆作用。

深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就是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按十条路径予以推进:

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上先行示范;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先行示范;

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先行示范;

在全面扩大开放上先行示范;

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先行示范;

在民主法治建设上先行示范;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先行示范;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先行示范。

归根结底,就是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先行示范。

打造什么样的示范区

深圳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强国中全面发展,发挥全方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要突出其优势和特色,在一些更关键的领域起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以下方面的先行先示范区。

一是建设创新发展与创新文化先行示范区。继续加大基础科学和企业的研发投入,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把深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优势的创新创业创意中心,引领全国高科技、新产业发展,为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支撑,要努力将两者结合起来,即“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深圳移民、包容性文化要不断发扬光大,吸引更广泛的人才和创新资源。

二是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始终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筑好自然空间、生产格局、生态体系,补齐生态短板,使深圳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成为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

三是建设共享发展先行示范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住房供给保障体系和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社会共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示范区。继续发挥好深圳经济特区“试验田”“排头兵”作用,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在政府机构改革、营商环境塑造、创新政策环境、住房供应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办法。为如何进一步理顺中央事权与地方事权关系、如何更有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等事关重大的改革难点,提供可以借鉴的系统性改革思路。

五是建设全面扩大开放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是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未来的深圳,将成为制度型开放的“新窗口”。深圳应积极对标国际化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为构建全面开放型新体系提供高标准的制度体系,是建设全面扩大开放先行示范区的中心任务。要着力处理好与香港的关系,充分发挥两种制度、两种模式结合的优势,在深港深度融合发展上形成重大突破,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和规则对接上率先突破。

六是建设大都市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大都市社会治理新体制建设,同时加大公用事业监管体系改革力度,为社会参与监督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

补足哪些关键短板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许多有利、优越的条件,但也面临一些明显的短板,有些关键短板问题还相当突出。归纳起来,至少有四大短板需尽快补齐补足。

一是着力补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能力不足这一关键短板。

一流的创新能力必须有一流的大学和基础研究做支撑。深圳高等教育发展不足、水平偏低,基础研究能力不足,与创新之城定位很不协调。深圳是我国唯一没有985、211大学,也没有“双一流”大学的一线城市。即便是与二线城市相比,深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像发展工业那样通过简单的“招商引资”办法来实现。深圳既要重视引进国际国内名校和著名研究机构,更要营造宽松环境对其加以长期培植。

二是着力将深圳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型金融中心。

深圳过去在创新资本的获得上,一方面得益于美国、香港、新加坡等资本市场支撑,另一方面得益于深圳很早就重视风险资金的培育。但进一步发展,会面临越来越明显的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限制。深圳要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走在前头,着力培育支撑创新发展的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将深圳建设成国内国际风险资本投资高地。

三是猛补民生短板,加快推进社会和生活现代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要求必须全面领先,而目前深圳在社会领域、在生活现代化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就社会治理来讲,深圳是政府管得少,较为粗放,在社会领域会造成各种能力不足、不配套、不适应等问题。比如,目前基本教育供给不足,深圳小学学位缺50%,初中学位缺口达30%~40%。生活便利性、质量均偏低,特别在民生方面,在文化娱乐上,在消费层次上,与香港、全球城市的高水平比还有巨大差距。深圳要着力补基础教育、医疗服务短板。

四是着力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

深圳作为我国的新型超大城市,像国内其他大城市一样,面临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病”严重的约束,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不高,吸引国际人才和高端要素的能力不足。

一方面,城市空间开发过度,效率低下,产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不足。深圳当前土地开发强度近50%,是全世界大城市发展中极少见的,比土地更为稀缺的香港高1倍,而单位土地GDP产出只有香港的1/5。过度挤占未来的产业和生态空间;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运行成本过高、空间利用效率偏低问题突出。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必然降低生活的宜居性,即通勤压力大、时间浪费、生活极不方便。

如何实施城市更新,实现更加紧凑型发展,成为提高深圳这一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紧迫课题。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瞭望》新闻周刊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阳建强:城市体检如何把脉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