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其他报告> 正文

张兵: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网络保护

2015-08-07 10:32 来源:规划中国

编者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兵在“2015(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分论坛2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一)”上作了题为“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网络保护”的报告。报告开篇提出需要基于“关联性”的研究方法重新定义历史城镇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建立起历史城镇“整体保护”的认识基础,接下来报告围绕主题从三部分展开,即:重新认识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价值;我国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深入研究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网络保护的方法。

张兵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一、重新认识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价值

通常在我们的保护体系中一般采用分类保护方式,如通过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等类别施以相应的保护方式,但我们在规划实践中会遇到一些特定区域,从保护方式上讲可能没那么简单,需要重新认识区域的内涵与价值。

1.案例:贵安新区总体规划

贵安新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区域,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图1),区内有着丰富独特、具有复合型特征的自然风景和文化景观资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富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些遗存的价值因遗存的高度集聚具有了超出个体之和的价值(图2 图3 图4)。

图1 贵安新区区位

图2 贵安新区区域历史文化遗存

图3 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图4 贵州安顺云山屯(屯堡)

——自然景源类型丰富

山峰---高峰山、天台山

峡谷---松柏山、斯拉河峡谷、吉昌山谷

地质珍迹---五马塘

河流---邢江河、天河潭

湖泊---红枫湖、凯掌水库、汪官水库、鹅项水库、池菇塘水库等

森林---九龙山

植物生态类群---珠璧洞、小黑土竹林、白云万亩稻田、农田风光

——文化景源独具内涵

屯堡---国内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明初文化村落群

屯堡文化---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既有自己独立发展、不断丰富的历程,也有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遗存,既有地域文化特点,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多样资源有机融合

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结合: 红枫湖景区(少数民族风情:苗、布依族)、云峰寨景区(屯堡文化)

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结合:天台山景区、高峰山景区(佛教)

——整体价值十分突出

国家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处、省级级历史文化名村1处

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

总体规划注重对保护和发展关系的把握,严格划定了建设用地范围(图5)。

图5 贵安新区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图

2.“分类保护”的制度

在过去三十多年间,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得到逐步的丰富和完善。

1982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概念正式提出(截至2015年6月1日,国务院已将126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4年: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开展“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工作

2012年: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1961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要求地方政府对历史建筑进行认定和保护

我们在认识到这些不同品类的遗存价值时,一个共同的话题是如何将历史文化城镇村的保护同其发展结合起来,采取一个整体的保护行动。历史环境的保护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3.对待文化遗产,见树木,也要见森林

制度内的遗产品类有着各自的价值。但需要关注到“分类保护”在特定情况下的局限性。

我们意识到,当在特定地域内各类遗存高度集中时,整体价值无疑可以得到提升,而且个体遗存的特色和价值会因为周边众多高质量的遗存(作为“历史环境”一部分)的烘托和对比而更加鲜明。

由此,我们考虑从理论和技术上提出“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概念,强调“文化板块”的全面保护的意义。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完整地域文化特色的地带逐渐减少,因此通过“城乡历史文化聚落”概念的提出强调全面保护的意义。

二、我国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案例1:浙北大运河沿线城镇群

我们在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中除了研究申遗规划的相关内容外,还多了一个副产品,即对长三角城镇群浙北大运河沿线城镇群的历史变迁、内在机制、空间分布与功能定位做了研究(图6)。

图6 浙北地区运河沿岸城镇群分布

运河航道与漕运状况的变迁影响着周边城镇(宁波、绍兴、杭州、嘉兴、湖州等5市即周边小镇)的发育与兴衰。城镇聚落的空间分布与功能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现状城镇群体是不同时期特征的叠加结果(图7)。如列入中国大运河58个遗产点之一的嘉兴长安闸是着江南运河上最具科技史价值的水利工程(图8),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运河而兴的长安老镇至今仍保持着完整的历史风貌。

图7 运河航道与漕运状况的变迁

图8 长安三闸

从局部而言,运河水利工程的价值是保护过程中会重点关注的。欧洲几个运河遗产都往往关注于此。但是如果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运河”对“城乡历史文化聚落” 的塑造作用,决定了中国大运河的保护不仅会侧重在水利工程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发掘这些“聚落”所具有的整体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图9)。

图9 运河岸边的房子

以湖州市镇城乡体系为例,我们剖析了作为“聚落”的历史城镇的基本结构。随着城乡经济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在运河网络等级的基础上,形成中心枢纽城市、中等城镇(专业城镇)、自然村落3个主要层次的聚落结构体系。这些有结构层次的城乡聚落,因长期的历史积累和对城市文明的传承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保护中除了常规的保护层次和保护内容,增加了对“聚落”的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图10)。

图10 湖州市镇密集区城乡聚落体系结构示意图

2.案例2:黟县的“城乡历史文化聚落”

黟县隶属于安徽黄山市,古徽州六县之一。总面积858平方公里,总人口9.45万。黟县辖4镇4乡(碧阳镇、宏村镇、西递镇、渔亭镇、美溪乡、宏潭乡、柯村乡、洪星乡)、4个社区、66个行政村(图11)。

图11 黟县区位图

图12 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

图13 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宏村

图14 南屏村

图15 黟县县城

图16 黟县地形地貌特点

黟县拥有皖南地区规模较大,田园生态环境保护完整的盆地。盆地内呈现出文化遗存等级高、数量多、且空间集中的特点(图17),具有整体保护价值。

图17 黟县物遗和非遗分布情况

黟县作为农耕文明滋养下的城乡历史文化聚落,其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与村镇空间布局和个体的物质形态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图18)。

图18 县域农业发展空间布局图

三、深入研究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网络保护方法

1.研究为先

从历史沿革的角度,今天呈现网络的城镇村发展格局,是一个不断发育的过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城乡聚落的组织规律,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应当成为我们保护的一个着眼点,以湖州为例,包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道路等人工组织形态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等,伴随着手工业的兴衰,空间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随着机器代替手工纺织等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开启,乡镇企业崛起,空间格局重又进行新一轮组织。随着纺织品贸易的蓬勃开展,新的成长点也不断涌现,从整体上说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体现了特有的经济活力。基于分析研究的基础提出的保护措施应当是针对“网络”的保护措施(图19)。

图19 湖州城乡聚落发展演变

需要在宏观的层面上做出战略判断,把保护、展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协同局面,对整个板块的保护产生长期稳定的效应。

一核

黟县历史城区

三线

桃花源文化展示线路

古城-宏村文化展示线路

古城-柯村文化展示线路

三区

盆地历史文化展示区

西北红色文化及自然展示区

东北历史文化展示区

多点

多个历史村镇、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图20 空间格局图

2.研究管控办法

把碧阳盆地作为一个文化板块加以整体的保护与控制。在270平方公里盆地内,保护聚落的整体格局风貌,自然环境,将农田、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控制影响视觉环境的建设项目,突出县域内自然与人文遗存有机结合的整体遗产特色。

图21 控制区划图

结语

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城镇村聚落的分布,在特定区域往往呈现出空间集聚的特征。在保护实践中,应加强研究“网络保护”策略和措施的研究,以提高整体保护和历史环境保护的水平,为城乡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既有的保护工具和制度基础上,制定整体的、综合的保护框架,把对自然的保护、对文化的保护、对具有遗产价值的遗存的保护、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保护联系起来,重新认识和评估这类“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价值,研究和确定“文化板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这类地区的管理者需要提高认识,在管理中完善和健全“多规融合”的政府管理体制,用更综合、更有效的政策工具来实现保护的目标。

(根据演讲录像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热门专题

2024全国两会专题

一周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