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专题会议二十三:住有所居

2017-12-05 20:31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2017年11月19日下午,以“住有所居”为主题的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二十三在东莞市嘉华会议中心4层隆重举行。

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办,并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居住区规划学术委员会承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居住区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邵磊主持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共邀请3位特邀嘉宾和6位论文作者在论坛上与大家分享了学术观点及研究成果。

会议的议题涉及住房租赁、保障性住房及老旧社区改造等热点问题。渤海汇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资本市场部总经理李耀光对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及长租公寓的发展现状和前景、REITs的概念、特征、交易逻辑、资产证券化的类别等做了详细介绍,并分享了魔方公寓租金ABS和新派公寓类REITs2个案例。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设计研究所刘魏所长以方家胡同为例,对北京旧城保护与复兴面临的普遍矛盾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方家胡同整体提升分步推进的策略。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睿以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为例,从生活圈构建的视角对特大城市社区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涵盖“评估-规划-实施”全过程的社区规划工作框架。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赵坤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就职住关系与通勤行为相互影响关系、自选要素对职住平衡与通勤行为影响及社会经济属性对职住平衡与通勤行为影响进行了研究。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深圳市保障房空间布局与供给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深圳市是一个市场力量十分强大的城市,建议以政府+市场混合的建设模式开展保障房建设工作。南京市规划院汪毅以南京市为例,对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演进与空间演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住房保障政策作为落实政府意图的重要手段,在不同时期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而功能的差异将会对空间布局产生较大影响。保障性社区作为住房保障政策在城市空间的投影,其空间演化过程具有较强的继承性,同时又会对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焦怡雪对荷兰社会住房的维修与维护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荷兰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住房的维修维护,将其作为保持社会住房居住品质的重要手段,将其列入住房协会六大核心任务之一,并由中央政府明确住房协会与租户在房屋维修维护方面的责任界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张洁璐借鉴农业城市主义理论提出了适农社区的设计策略,并提出将农业多元价值融入社区发展,将有利于缓解城市扩张与农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佳燕副教授以海淀区清河街道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分享了中断80年后又重新启动的“新清河实验”,探讨了社区更新背景下的参与式规划之路,并提出社区更新需要跨学科和跨行业的协同,整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力量,有效推进社区物质环境、人文气质与居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