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第三届中国城乡规划实施学术研讨会分论坛2

——存量规划实施机制与案例

2015-10-27 15:13 来源: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者按:2015年10月18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城乡规划实施学术研讨会举行主题为“存量规划实施机制与案例”的分论坛,论坛由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副主任、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孙玥主持,共有8名参会嘉宾发言,对存量规划、城市更新、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论坛主持:孙玥

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副主任、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

孙玥副主任开场对分论坛主题作了简要介绍,认为存量规划已成为各省市的热点,对城市转型提升发展的作用亦十分重大。

特邀嘉宾:施源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施源总工程师发表了题为“新常态下的存量规划编制与实施”的主题演讲,他以深圳市作为案例,针对深圳市“经济、人口大市,土地小市”的现实情况,提出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目前,存量土地供应已逐步成为深圳市土地供应的新常态,为保障存量规划的实施,深圳市建章立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并从存量规划定位、内涵、外延、内容、机制等多个方面着手对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针对存量规划对法定图则、容积率、配套设施支撑带来冲击等问题,提出了打通规划实施关键环节、在开发单元或社区范围内统筹等多个方面的对策思考。

何子张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

何子张所长对厦门市城中村整治改造的困境与对策进行了研究,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试点工作中城中村整治的成效与瓶颈为切入点,结合厦门实际情况将城中村分为整治型和改造型,提出未来整治型城中村工作方式由自上而下逐步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渐进式自我更新,引导居民形成共建共管的社区治理意识;改造型城中村将目前规划中列为“禁建区”的“城中村”纳入整体改造范围,并寻求底价挂牌、产权置换、产业用地补偿等方面的政策突破,实现“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平衡。

马健伟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华分局副局长

马健伟副局长发表了题为“以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城市品质”的主题演讲,介绍成华分局在规划编制与管理中的亮点:一是实施城市设计满覆盖,助推规划管理精细化,涉及编制体系、编制过程、成果运用等三方面的精细化;二是创新社区商业街规划管理模式,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打造特色化活力型商业新街区;三是创新公建配套设施规划管理,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公建配套设施责任均摊管理工作机制,以此来组织控规的编制和推进项目的实施,并要求配套项目与开发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方可

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方可以“面向规划实施的城市更新规划探索——以武汉市重点功能区规划编制与实施为例”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他在城市更新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热点问题的趋势下,对城市更新的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展开思考。对武汉现在已经开展的城市更新项目进行评析,发现存在更新内容单一、城市文脉和特色弱化、主体多元、实施缺乏保障四个方面的问题。而在对国外几十年城市更新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规划实施的城市更新的五点思考:一、规划思路应控制与实施并重,引导规划编制从内容完善向促进实施转变;二、成果深度应在各个规划编制层次中纳入城市更新规划内容;三、技术分析层面应引入GIS、大数据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四、实施主体应调动各方主体的参与,充分重视社区、政府和开发商的合作;五、实施机制应建立健全,在土地开发、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切实有效的办法机制。方可最后介绍了武汉市重点功能区的规划实践,包括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方面的一些有效做法,对城市更新规划与实施的思路从案例的角度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赖伟胜

深圳市坪山新区规划国土事务中心副主任

赖伟胜副主任以深圳坪山新区为例对“存量土地规划与开发机制”问题进行了探究。在总结归纳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经验的基础上,坪山新区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资金统筹,以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为实施主体”的土地整备的新模式——“整村统筹”。并提出了三大要点:一是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能将社区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路径有机对接,能综合实现整个区域的完全城市化和深度城市化;二是着眼点在一个完整的村落,实现辖区内由统一的开发主体(社区自身)来统筹其拆迁安置等问题;三是以一个平台承接了社区的“基层党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区转型”等多个目标。

赖伟胜强调,“整村统筹”在具体做法中需体现“利益统筹、政策统筹、规划统筹、风险统筹”的思路。在对“整村统筹”土地整备试点进行效益分析后,提出土地整备能实现政府、社区和居民等多方的“共赢”。

马司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马司琦就“微公园在城市旧城更新实施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旧城更新中的现实问题,提出建设微公园是符合“避免大拆大建”、“以人为本”等旧城更新理念的。北京的胡同式微公园,尝试了将胡同内停车位置换为微公园的模式,并加入人性化设计以激发社区活力;西安安东西街临街空间改造主要利用了小区出入口、行道树之间的间隔、街角转角等既方便也易于被原居民接受的地点打造了微公园;同时提出微公园是提升社区生活品质、增强社区城市活力、改善老城环境的有效手段。

刘泓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刘泓以“广州市国有企业旧厂改造为例,探讨利益均衡视角下的旧厂改造模式”为题,以广州市“三旧”改造政策的创新变迁带来的利益分配及旧厂改造模式变化为切入点,选取广州钢铁厂改造的实际案例,提出“三旧”改造政策不断更新是政府让利行为的表现,政府不再独享土地增值利益,土地使用权人可参与利益分配,而政府与企业、土地使用权人的合作开发模式能最大限度均衡各方主体利益。

李贤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李贤以“广州市城市发展的规划实施思考”为题,针对广州旧城区改造举步维艰、城乡分割严重和大城市病凸显等开发强度控制体系的若干问题,结合国内外典型城市的情况,从重点地区、城市综合体(多个相邻地块联合开发)、摩天大楼(单独商业地块)三个大小层级进行城市开发强度的比较分析,探讨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广州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施机制。李贤认为构建张弛有度、疏密结合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均衡的城市发展导向,建立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变政府主导为公众参与,广州才能朝着经济、社会、环境均衡发展的方向顺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