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贺雪峰:为了谁的农业现代化?

2015-06-10 10:1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5、我们应当从国家的实际状况来理解和评价农村的制度

最后一部分我想讲一下,按西方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来认识中国,就难免得出错误的结论。中国这么快的发展,而且发展中的变化也很大,应当出现严重的不稳定问题,但很奇怪的是为什么中国一直保持着稳定。原因其实是,我们现在的制度虽然不是太好,但是也不太坏,可以对发展起到保底的作用。我们不能用小资情绪、用站在外面的态度去看农村。进到农村里面去,你会发现农村非常有趣和和谐的一面,我们今天的中国,正是因为有小农经济,才获得了稳定的保证。

今年春节调研时跟农民讨论,一位农民说,自己的邻居很有趣,生了两个女儿,双女,因为计划生育没有要儿子,赚了很多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不再生育了,过了60岁就有计划生育保险,夫妻每个人每年900块钱,养老保险每个人一个月70块钱,一年840块钱,夫妻两个1680块钱,还有低保。按城里生活的话,这些钱没有办法糊口。但是对农民来讲,这个钱很重大、很多。我在全国调查的感触是,所有老年人都说,我们的生活叫有饭吃,没钱花。怎么有饭吃?很简单,土地给到子女种,他不种,子女一年给他五百斤粮食,他吃不完,这个粮食可以养鸡喂猪。为什么没钱花?因为子女每个月给二十块钱,最多五十块钱。你如果抽烟,三块钱一包的烟的话,这些钱也就没有了,到最后三块钱一包烟要节俭,三天抽一包,主要是用来买油买盐的钱。子女为什么不多给?看起来就像是规矩,全国基本上差不多,也有差异,但总体差不多。现在股价一天涨多少钱?五六千块钱农民觉得根本用不完,一定要积攒下来到城里给子女买房子。到最后这个社会结构,只花一点钱,就可以买数亿人的感激和感动,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结构有弹性,有很大的弹性。

社会结构有弹性的时候,只要一点点政策的调整,一点点资源的投入,就可以换来社会的满意度。利益这个东西非常有趣,得到就不可失去。当我们都得到了巨大利益、都不能失去的时候,如果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出现经济周期,一旦发展缓慢,我们分担的预期再继续增长的时候,由个人聚集为群体、由群体聚集为阶层、由阶层聚集为阶级,每一个阶级一定有政治人物跳出来代表他们,最后是这个社会里阶级混杂,群体之间强硬对抗,还怎么稳定?所以说,正是广袤的乡村,为最底层的、处于社会位置最下层的农民提供了退路,最后使得这个社会有巨大的结构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刚才李院长讲的制度性城乡两元结构,对保护农民是非常重要的。

昨天和张尚武院长、栾峰老师讨论的时候很有启发。现在搞乡村规划,感觉到长三角比较活跃,像武汉地区等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不够活跃。这其实很正常,在长江经济带,以及在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地区,都成了城市带的一部分,成了城市带一部分的时候,城市发展所形成的利益最后附着在农村的土地上。我在苏州调研,我看了农民的别墅,建的真好,50万的别墅,城里人花三百万买不了,他认为他是别墅,他享受土地价值性的收益。在城市带地区,在绍兴调研的时候,一个宅基地卖两百万,还不一定买得到,村里人自己买,外面人不卖。这样的情况下,村庄里形成了大量的价值的附着,最终这些价值附着使得地方农民的需要突破了既有的社会结构、既有的制度结构和既有的规划结构,他要进行土地规划。既有钱也有需求,这时候自然欢迎大家去,做规划就有很大空间。中西部地区,大量的人口流出,农民的宅基地最后值不值钱?宅基地不值钱,农民最后进城,这个宅基地的房子五年没住人,十年没住人,自动倒了。倒了要维修,我知道我回不回来?我不知道,不知道去维修吧,我不回来白维修了,但是我要是进城不体面还回来。所以维修不维修,农民就很纠结。一个村庄里面,有二十户人家,有十户人家房子倒掉,还有十户人家住在村里。现在要娶媳妇,旧房子不时兴,建新房子,建到旧宅地,这个地方人气不行,最后大家搬走。国家不可能在这修基础设施,建到这交通不便利、生活不便利,不能建到这里,建到哪里?又没有规划,没有人给我规划。最后我要利用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建到公路边上。因为又没有规划,地不是我的,建的时候就没有信心,先打个红字、打个地基,没有人管的时候,建一层的楼房,再没有人管建两层,再没人管装修一下、娶媳妇。

假定在离土地不远的小集镇交通便利的地方规划一处平地,建上基础设施,最后让农民可以自愿搬到这,愿意搬就给你一块地,前提把原来的宅基地复垦。农民为了享受基础设施,最后很快会搬到这里,他就自发不要国家出一分钱,最后形成规划。这种规划比较保守,适应农民的需要,不是一天变成美丽乡村,最后不一定很美丽,但是很适合农村的情况,现在也许不住,但是今后也许就住了。有几种情况。第一,进城失败了,还回来。还有一种情况,进城了成功了,但是子女的成功不等于他的成功。第三种情况,他在北京当了高管,他老了回到村庄里面,有点风花雪月也不错,我到老家生活一下可不可以?在这个意义上讲,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经济发展与规划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中国的差异,南方农村特别是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包括湖南一部分,这些地区在解放前的时候,农村里的土地1/3、有的地方甚至一半是公田,到北方,公田只有几块。长江边上三家五家,很少有大规模的聚落。这样的区域差异对人们的心理、对村庄的文化、对社会的结构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也需要讨论、也可以讨论、也值得讨论。

6、结语

我们一定要理解今天的农村和农业都很复杂,不能在一些地区实现制度创新,就简单变成全国的政策安排,那样会出大问题。全面上来看,我们对三农问题复杂性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产生了很多的愿望,结果非常可怕。规划还是要保守一些,三农政策也还是要保守一些,先要理解当下、要珍惜现在。中国的今天,我们可以用两种说法。第一假定某种制度改变了,今天会更好。还有一种可能,我们中国今天之所以这么好,正是因为最近三十年的发展,连续二十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所带来的,而这种增长的背后,恰恰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所谓不好的制度所支撑的,而且这个不太好的制度还可能支撑着我们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那么我们到时要考虑一下了,这个制度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我今天讲的不一定对,但都是批判性的,批判性的思维是我们搞规划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可能内容不一定与大家希望的对应,但精神应该是和大家契合的,谢谢。

(报告整理人:邹海燕,栾峰)

6/6<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