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第三届中国城乡规划实施学术研讨会分论坛6

——面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规划实施

2015-10-27 16:30 来源: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者按:

2015年10月18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城乡规划实施学术研讨会举行主题为“面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规划实施”的分论坛,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谭纵波主持,共有9名参会嘉宾发言,对能够切实保障村庄规划、保障房规划、灾后重建规划落地的公众参与方法、政策法规、规划实施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论坛主持:谭纵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谭纵波教授首先对参加分论坛的嘉宾与观众表示感谢与欢迎,提出学术研讨主题将围绕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规划实施展开,演讲者将从法律法规、规划构想、创新理念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与参会者进行讨论。

特邀嘉宾:何明俊

杭州市上城区政协副主席,法学博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英国皇家规划学会会员,英国注册规划师

何明俊副主席发表了题为“协同村庄规划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主题演讲,畅谈了村庄规划中的法秩序。他认为《城乡规划法》提升了村庄规划的法律地位,成为了塑造村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村庄规划在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甚至是处于失效的状态。

何明俊认为,由于村落共同体是小集体的熟人社会,在这里发挥作用的并不是基于权利与程序的国家法,而是基于道德伦理的民间法。村庄规划失效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法受到规范村落共同体的民间法的消解,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法为村庄留下自由裁量的空间,而村庄规划制度的建设滞后。何明俊从乡土秩序的产生机制出发,分析了城市化、市场化对乡土秩序的影响,讨论了国家法与民间法在村庄规划中的协同作用,提出村庄规划应采用分类管制、软硬兼施、分级管理的制度设计,并在重塑乡村规划建设秩序的决心、塑造法律秩序和发挥规划作用方面提出了建议。

罗翔 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罗翔院长发表了题为“食为天,如何落地?——浦东新区菜市场规划及实施”的主题演讲,他从市场数量、分布、均衡性、服务质量等方面对浦东新区菜市场现状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从控规实施率、编制问题和菜市场属性认识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规划评估,并就菜市场擅自改性、开发时序不同步、开发难度大、定位错误等实施问题进行了案例剖析,提出了包括规划落地路径分析、单元重划、布点难区和土地供应等实施策略,并强调规划落地并有效实施的重要性。

郐艳丽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教授

郐艳丽副教授发表了关于“玉树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实施的政策评价与制度思考”的主题演讲。玉树地震发生后,她亲历了县城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并持续跟踪至今。根据玉树灾后重建的特殊背景,分析生态承载力和人口增长之间矛盾等多个发展问题,总结灾后重建规划实施的共性特征。从多层级政策评估角度,通过灾后重建政策的系统性分析和实施后的居民满意度跟踪调查,总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配套以及政策实施问题,对玉树灾后重建政策本身的价值做出判定,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议,包括灾后重建政策时间延伸、明确灾后重建规划的地位与标准、政策适度本土化、以政策可持续推动项目运营等方面,从而为类似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李佩娟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李佩娟回顾了2006年以来厦门探索保障性住房规划实施的历程:自2006年起保障性住房政策提出至今,厦门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被誉为“厦门蓝本”,基本实现了低收入群体的全覆盖目标。在不同时期的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和政策背景下,厦门通过创新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从相对分散、规模较小、类型单一的“保障房地块”模式,向相对集中、类型多样、配套完善的“保障房综合体”模式转变。

李佩娟介绍了“保障房综合体”建设的首个案例——洋塘居住区的规划实践。未来,厦门的保障房建设的政策依赖性还将延续,依靠轨道交通的综合开发、积极探索多样化开发模式持续推进保障房综合体的建设将成为下一阶段厦门保障房建设的重要方向。

周阳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周阳月认为,新媒体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全方位运用,将开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新纪元。她创新性提出“众人规划”概念,指出其包含“显性参与”与“隐性参与”两种公众参与模式,并基于“活动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大数据时代下众规“全方位参与”方法的多个维度。同时,提出大数据时代促进众规“全方位参与”的城市规划响应策略,包括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创新多元参与形式;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规划有机运行;转换规划决策理念,培育公众参与模式。进而推动城市规划行业走出深闺、迈向社会民主。

张晓鹃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晓鹃提出风景名胜区制度是我国保护与利用风景资源的一种重要途径,但随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日益完善,景区与原居民的关系问题日趋突出,而移民搬迁成为解决景区与原居民冲突的一种方式。张晓鹃介绍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台怀寺庙集中区的搬迁实践,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角度分析了政府、村民、僧人和游客之间的利益诉求与利益博弈关系,进而提出利益共赢的思路与建议:政府角色理性转变、利用规划平衡利益机制、建立风景资源保护与村民利益保障协调机制、强化公众参与力度等,进而保障村民生活、保护风景资源、促进风景名胜区与原居民协调可持续发展。

陆大明 四川省明杰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规划所所长

陆大明所长带来了主题为“新型城镇化与灾后重建背景下农民新型社区规划探索”的演讲。他以农村新型社区“空心化”为关注点,通过总结统筹城乡农村新型社区的各类问题,以灾后重建背景下的邛崃天台山镇青岗岭“小、组、生、微”新型社区规划为例,探索新型城镇化下农村新型社区规划编制的新方法,即还原乡村环境原真性,记住乡愁;运用“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规划方法,缔造精致社区;居住型社区向复合型社区转变,促进农村产业有序更替;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向公共服务完善转变,保证运营可持续。

黄耀福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黄耀福认为在城市社会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公众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为保持城市社会凝聚力与促成公众参与,他提出共同缔造工作坊的新模式,即以公众参与为核心,依托规划师构筑政府、公众、规划师、社团等多元主体互动平台。他的研究以厦门市莲花香墅共同缔造工作坊为例,解析了工作坊如何引导各主体以多样化方式参与到社区规划的多个环节,促成各主体社会联系的建立与发展共识的达成,通过协商共治制定规划方案并落实。并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发动公众参与社区规划,起到沟通政府与公众的良好媒介作用,同时能够培养社区规划师、推动社区自治等。他认为参与式社区规划最终成果不是缺乏弹性的蓝图,而是一系列可操作、可适应环境变化的行动计划。

田冬林 沈阳规划设计研究院

“援疆”,是国家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国家建设方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的重要举措。田冬林介绍了“新形势下新疆塔城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思路”的研究。他进入塔城市工作一年半以来,通过不断了解塔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基本思路,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研究塔城城市发展形势,深入分析对口援疆进入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实际研究了塔城城市转型发展瓶颈,并提出包括强化规划转型、谋划战略格局、形成引领全局的文化体系、发展创新产业、打造新型品牌引擎等建议,希望对塔城市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找到新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