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2015年会”学术报告观点集锦

2015-11-13 13:52 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编者按:

11月7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2015年会、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在景德镇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主办,为期2天的会议议程将围绕主题“遗产保护与城市存量”展开交流。以下为7日下午进行的学术报告观点集锦。

周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虹口港口历史地段“音乐谷”项目分析》

报告重点解读了上海虹口港历史地段动态更新的历程及其特点。虹口港历史上是日本租借地,位于黄浦江东岸,现存老建筑大多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历史上分沿河两岸布有仓库、工厂、里弄住宅区以及剧院和学校等,是典型的港口混合功能区。

近年来,虹口港地段以建设“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为核心,带动周边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再利用,形成了及音乐产业基地、音乐体验休闲娱乐、音乐特色商务与精品酒店、石库门里弄遗产保护和历史风貌居住社区于一体的综合片区。

报告同时针对虹口地段的更新发展的案例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地段内产业更新时间不同,小地块更新方式、类型与特点多样,由此形成了以街道为主体,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动态实施的运作模式。

2、地段构建了区级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居民联席会监督维权、商家协会服务自律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利益相关者全面参与街区更新过程管理的协商机制。

3、上海市运用划定风貌保护街坊的策略来应对城区新旧空间混合现状,地段更新过程中,避免了大规模实施改造,地块新、旧社区持续小规模、动态融合,地段整体体现出历史风格、历史风格改建重建、现代风格三种类型空间类型的碰撞互融的特点。

Pierre Laconte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前主席

《城市遗产保护与遗产城市复兴》

报告首先介绍,欧洲文化遗产联盟有着50年的历史,每年会颁布50项大奖,包括10个工业遗产奖项,其中2015年有1项工业遗产改造大奖与陶瓷有关,对景德镇的瓷业遗产活化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报告重点讲述了该与陶瓷有关的“英国陶瓷之都”案例,同时阐述了“布鲁塞尔国际海关系统设施”、“伊斯坦布尔安卡拉核电站”等的工厂改造,以上案例详细展示了通过对建筑本体及遗留工艺器材的保留,同时保留工艺人的传统工艺,植入生产、观光、参与体验、教育、展览等业态对工业遗产进行全方位的活化。

最后,报告提出现在欧洲很多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尚无明确的原则,但通用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根据建筑和机械器材的现存状况分类提出保护方法,在具体保护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建筑器材和工艺的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报告提出周围城市环境的质量对游客的吸引也非常重要。

吕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景德镇御窑厂的文化遗产价值》

报告中,吕舟教授首先回顾了世界遗产认定的核心即是突出普遍价值。通过对景德镇瓷业遗产的研究,提炼出2个主要线索:一是从是官窑与民窑的关系出发,研究两种瓷业身份间的相互推动,以及“官搭民烧”制度的发展。二是从历史要素出发,着眼于景德镇瓷业的代表性,从其产生到成为全国中心的发展过程,研究不同历史阶段的多处窑址、原料产地、码头遗址,承载了地方信仰和社团发展的祠庙遗迹及行帮会馆等历史要素,以及与产销相关的自然水系。

基于以上两条线索,构筑起以窑址为核心,原料地、码头、信仰、行帮、河道等形成的遗产要素构成,并提出初步的价值标准判读:

一是中外文化在陶瓷艺术层面交流的见证(符合标准2)

二是中国社会文化审美、独特品味的见证(符合标准3)

三是代表了中国瓷业烧制工艺的最高水平(符合标准4)

在对比研究中,梳理出现有世界遗产名录中并无瓷业遗产主题,在预备名录中,中国古窑址、韩国康津郡以及汤加古代陶器考古遗址等三处相关遗产与御窑厂瓷业遗址间并无可替代性。

最后,吕舟教授总结认为御窑厂申遗工作应当是以御窑厂为核心的瓷业文化系列遗产,其具有成为世界遗产的潜在价值,也代表了瓷业发展的完整过程及最高水准,同时也有助于填补世界遗产瓷业主题的空白。

Regis Prunet 法国遗产总司防火安全顾问

《历史城市保护的探索与创新》

报告从文物古迹的火灾防护和历史城市的火灾防护工作两方面介绍了法国的相关经验。法国文化部下设的火灾安全技术顾问职位已经设立20年之久,其职责是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求平衡。

报告通过世界遗产地圣米歇尔山和法国雷恩等地的消防措施,详细讲解了如何因地制宜开展遗产防火工作。圣米歇尔山防火的困难在于,到达圣米歇尔山的必经之路是一条狭窄的通道,同时它每日接待的游客数量很多。其次,涨潮时水会漫过通往圣米歇尔山的路。最后,还有要考虑预防恐怖袭击。在这些难题下,圣米歇尔山实施了以下防火措施:1.常规烟雾报警器等设施;2.因为消防官兵到达困难,配置了远程由消防官兵操纵的自动灭火装置;3.特殊救灾装备,包括可以在水上交通的特殊消防车辆。

在法国雷恩,由于历史街区房屋易燃、建筑密集,考虑消防官兵可能很难在火灾发生时快速进入,措施是文物保护工作者和消防机构一起考虑开辟一些让官兵能快速进入的通道。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文物保护工作者和消防官兵展开协同工作,开展消防演习和训练消防官兵,同时让居民有更强的保护意识。

潘丽珍 青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青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调查实录》

报告为大会带来了青岛市多年来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思考。

报告首先介绍了青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阶段:1990年以前,以建筑单体、重点街区的原样保护为主;1990-2000年,老城区逐渐衰落,政府开始倡导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2000年以后,房地产开发大量进入老城,历史城区遭到破坏的威胁加重,政府及时出台议案,全面指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六个具体案例阐述了不同类型遗产的保护经验和面临问题:“欧人监狱”改造为旅馆的尝试在成功的同时,面临着政府管理与经营障碍的矛盾;青岛里院建筑的代表“劈柴院”的更新实践存在着建筑传统风貌丧失和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保定路10号”德国兵营的改造证明了自下而上的更新方式在处理产权和操作方法上的灵活性;“大学路咖啡街”和“山姆的家”的改造实践说明,以居住为主的历史街区,虽需要适当的注入活力功能,但最重要的仍是保持长期稳定的居民生活环境;“国棉六厂”的活化利用案例则引起大家对工业遗产的未来该何去何从的思考。

最后,报告总结指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应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多方参与。遗产应转化为城市的资本,才能使其保持持续的活力。

Claus Peter Echter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遗产保护与的德国城镇中心生活的复兴》

报告开篇回顾了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并指出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支柱。

报告以德国的逆城市化为背景,阐述了历史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历史城区生活与活力的延续与发展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要延续居民的生活,促进城区住宅的再利用,保护其软功能,避免旅游过度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报告同时强调在住宅再利用与再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功能的注入不能破坏已有的生活与居住功能,以保持城区文化和生活的多样性。

2.要注重场所精神的延续,并促使居民从场所和熟悉的地区中获得归属感和身份的认同。

3.要考虑老龄化社会对于设施的布局的要求,全面健全城区服务设施配套。

4.在住宅的户型设计中,要强调生活空间尺度和功能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5.要完善住宅建筑存量供应分配与所有权归属的机制。

6.历史城区的保护与发展要要改善城区居住环境品质,提升城区形象,从建筑整体的色彩、尺度、肌理等进行全面的风貌控制,并通过改变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使用等方式降低城区污染。

张广汉 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研究员

杨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规划师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规划探索》

报告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工作的三个阶段,通过拉萨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跨越20年的保护规划实践,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历史文化街区面临问题与困难的变化,并提出了今后工作所需探索的方向。

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可概括为:1986年-1994年,目标是保重点保肌理的改进更新,规划方式以控规为主;1995年-2005年,注重保护与改善更新结合,重点改善基础设施;2005年-2015年,注重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生活延续性。

拉萨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启动,至今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的变化。在89年第一次的街区规划中,划定了保护范围,并将保护要求落实到控规。在 2002年的规划中,系统的划定了保护区划,并制定了具体的建筑分类整治措施。在2012年启动的新一轮规划中,主要从历史文化价值认知、基础设施改善、风貌整治、保护规划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深入研究,以完善八廓街的保护工作。

报告最后指出,需要不断完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措施,并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探索:传统文化的保护还需加强,路径需要拓展,与社区、与居民的结合需要进一步探索好的方法;物的保存与民生改善并举;规划与管理结合,保护规划需要关注落实机制与操作渠道,实现更加有效的保护。

法国小城镇协会国家议员Patrick Toularastel和法国小城镇协会会长Laurent Mazurier

《“特色小城镇”四十年的发展经验》

报告介绍了法国小城镇协会的产生的背景以及40年来的工作经验。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具有历史特色的小城镇都由国家管理,而国家行政关注的重点和认知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与古代城市,导致对小城镇的价值关注及保护投入较弱,大量小城镇的特色价值被蚕食或消亡。

为了保护小城镇的价值,实现以特色实现发展的目标,达成共识的小城镇间成立了特色小城镇协会,由镇长、市长联合签订了相关章程,不走统一发展的模式,一同探讨发掘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协会工作的三大理念:

“特色小城镇”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协会旨在帮助城镇的领导者在本地发展与遗产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在充分认知和了解城镇作为一种遗产的视角下,协同专家的经验指导发展城镇,从城镇分区、格局、建设选址,以及建筑的形式、风貌上进行控制引导。

“特色小城镇”是一种身份标识和旅游品牌。其标识系统被广泛应用,形成了具有共识的品牌。同时其运用的过程中也由公众参与与政府决策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公众认同感。

“特色小城镇”创立了小城镇之间的伙伴关系,同时维护联合工作网络中各成员的互动。协会划定了以地域为单元的工作网络,网络中的成员间可以分享经验,新加入的成员也可以在该网络中探讨各方共同存在的问题。“一个人可以跑到很快,但大家在一起共同进步的力量则是无可估量的。”

最后,报告总结了40年来“特色小城镇”是一种为地方领导者提供支持与建议,将地方的发展与遗产的价值阐释与提升结合的方式;是一种在居住经济、生产经济和旅游经济之间建立可能紧张但却细腻的平衡发展的尝试;是一种代表该地拥有优秀的、被维护的、有当代价值的遗产,即“有活力的”遗产品牌。

杨峋 厦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助理

《厦门历史街区保护介绍》

杨峋介绍了厦门城市建设发展沿革、厦门历史风貌保护规划以及厦门旧城改造的实践与反思。

厦门拥有5处历史文化街区和5处历史风貌片区,保留了大量文物建筑,也较完整地保留了近代形成的空间结构、街巷肌理以及建筑风貌。2000以来先后编制完成鼓浪屿、本岛旧城、集美学村、全市其他区域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并进行了历史风貌建筑的认定工作。

反思厦门旧城改造走过的道路,第一阶段中强调经济的就地平衡、以征地拆迁为主导,过于强调“一层皮”保护的思路,无意关注旧城风貌的保护和延续;第二阶段采用以私房自主更新为主的自我更新模式,通过《风貌片区建筑立面保护策略和保护方法》进行技术导引,对自下而上的私房翻修进行快速审批和奖励,但由此也带来了违章住房大量存在、公共空间使用无序、制度缺失等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希望第三阶段能实现共同缔造的模式,政府与居民一起来完成逐步更新的工作。在政府和居民之间,搭建公共议事平台,推动多元主体自治共管,培育社区规划师,以期实现产权不变、建筑渐进更新、居民自愿去留、人文生态基本不变的目标,提升公共空间的大社区环境。

旧城的更新、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事情,要平衡经济、文化、居民生活各个方面。

Allain Marinos 法国文化部遗产司原总监

《巴黎规划中空间的再利用:为居民而改造,和居民一起来改造》

报告介绍了在“让城市焕发生命力”的思想指导下,法国社会性住房的改造和通过改造来使居民获得私人住房这两个巴黎规划的新项目。

巴黎马莱区是一个时尚的城区。这个小区域很重视城市的保护,该区域的规划都是围绕城市的保护而开展的。如果一个地区处在时尚的前沿,房价会上涨,就会导致街区居民无法应付房租价的上涨,需要外迁。市长希望居民能留在当地不要迁出,提出应改建造社会性住房。这个项目的地块处在巴黎的市中心,原来是贵族的住房,但原有建筑已不存在。通过在这个地块上建设社会性住房,这里新提供了75间社会性住房,主要供给因房租上涨而饱受压力的居民。

巴黎历史上有很多工业生产和小型作坊建筑地块,市政府重视保持原有风貌,但也需要满足居民的需求。Allain举出一个旧工厂的改造为例子,第一步是进行修复,房地产商购买了工厂旧址后,把房屋切割成小间并出售给居民,随后购房的年轻人对房屋进行进一步的创意改造。在社区中还设置了供儿童玩耍的设施。通过这样的更新措施,这些住房不仅满足了居民的需求,还实现了土地价值的快速上涨。

报告提出,我们在文物保护方面应当拥有一种新的思路:把静态的理念转换成基于日常生活的、结构性的动态保护。这个思路正在逐渐被更多地区和组织认可并得到推广。

伍江 同济大学副校长

《告别旧城改造,走向城市更新》

报告提出,应当用城市更新的理念代替旧城改造的思路,因为城市发展是有活力的,不应是玻璃罩里的文物,城市应该通过生命力获得价值。

首先,要走向人性化的城市,城市公共的部分要被看作最重要的部分。城市应当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这应当成为评价标准之一。应当提高城市道路网密度,提倡小尺度街坊,减少门禁式居住小区,再塑城市活体细胞,适度宽容城市的自组织行为,通过修补性再开发,提高城市品质。符合人的尺度的历史空间是真正符合人的使用规律的。

第二,城市历史街区的日常精细化管理规划,或者说城市维护是重要的。城市的活力需要激发,旧的工业区变为活力区,变为文化中心/文化创意区。文化的提升对于经济价值是有益处的。

第三,要走向更可持续的城市。上海的建设用地已经超过50%,建设用地不能再增长了,要保留足够的用地。1900到2000年上海河道减少了90%,上海需要更多沿河的公共空间,需要更加绿色、更加海绵。

第四,走向文化遗产的城市。城市需要提供给人生活的空间。上海的石库门减少了80%,不能再拆,但石库门的生活舒适性有限,焕发新活力则是必要的。在没有开发商参与的模式中,公共安全和公共空间维护需要政府承担起来,政府多一些服务,少一些统一规划整理和开发。

第五,走向更加公平公正的城市。在改造中,城市的底层人容易失去公平公正的机会。我们的城市中,老百姓的需求是最应得到满足和照顾的。

赵中枢 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活力街区路在何方》

报告谈到了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保护质量方面: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状况堪忧,保护性数量普遍不足,历史建筑数量严重偏少;二、人口状况方面:呈现两极分化,普遍性的人口高密度与个别的人口空洞化并存;三、保护规划方面:编制普遍滞后,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均有待提高。四、保护管理方面:水平亟待提高,保护程序不规范、机构和规章不健全现象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绍兴、黟县、屯溪老街、仓桥直接等国内相关案例分析,提出街区保护规划的关键点在于保持街区的活力,具体体现在本地资源的保护、基础设施的提升、保持原住民生活延续性三个方面。

最后,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四点结语:第一,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认识必须以现状保存状况为基础,在现状基础上延续风貌,延年益寿,不能返老还童,更不能回到“盛世”。第二,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方法,解决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存在的问题。第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因地制宜。第四,重视延续原居民的生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