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对于打破三省市“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进一步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规划为指导,审议通过了各自的“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京津冀“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其中,在政策创新方面,通过明确构建包括行政管理、生态环保以及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在内的一系列机制设计,意在勾勒出真正有益于京津冀促进一体化进程的政策环境。    

2016年

  • 2月周一

    15

  • 2月周二

    16

    • 2005年2月16日

      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 2月周三

    17

  • 2月周四

    18

    • 1985年2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 2月周五

    19

  • 2月周六

    20

  • 2月周日

    21

    • 2006年2月21日

      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

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城镇化建设难点在落户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城镇化问题。国务院近日亮出四项举措,将在今年加大力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求更大程度地释放内需潜力。这三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人口大量涌入的超大城市该如何发展?资源型城市又将如何实现转型?近日,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就上述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详细】

杨涛:正确理解“汽车化”和“机动化”

汽车的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小汽车的增长和发展过程,通常被理解为“机动化”。实际上,“汽车化”不能等同于“机动化”。所谓机动化,确切地说就是用机动的方式替代人力、畜力方式完成人和物移动的过程。将小汽车的私有化、汽车拥有和使用的普及化理解为机动化,这是一种误解,或者至少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详细】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印发 三地一盘棋

近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对于打破三省市“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进一步增强发展整体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规划为指导,审议通过了各自的“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详细】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2016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新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协商合作机制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迈上新台阶。【详细】

两部门:到2020年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要求,有效提升我国城市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统筹协调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普遍实现将适应气候变化相关指标纳入城乡规划体系、建设标准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典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详细】

国务院批复广州城市规划 常住人口控制1800万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广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步把广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详细】

京津冀“十三五”规划:政策创新破解一体化藩篱

缓解首都功能疏解,形成治理大城市病范本,绝非是简单地打造交通互连的区域发展环境就能实现的。“一体化发展应该更加重视城市质量,而一改以往城市发展‘摊大饼’的固有思维,必须以区域协同发展的全局眼光规划城市发展路径。”【详细】

徐振强:创建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 实现智慧引领

适应气候变化、增强城市韧性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有望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亮点。该政策的出台将对于增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改善城市宜居水平和缓解城市病起到引导作用。这与国家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绿色生态城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城市综合管廊等相辅相成。”【详细】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