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UPSC)计划于2016年5月22日至27日在广州市举办国际青年规划师设计工作坊,并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承办。青年工作坊系ISOCARP的YPP项目(Young Planning Professionals' Program)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托举工程”的重点支持项目。工作坊的目的是为国内外青年规划师提供学术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并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国际导师高强度紧密合作,培养青年规划才俊,建立广泛的跨国界学术交流与工作平台。 


2016年5月22日傍晚18点,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名青年规划师与6名导师、多名嘉宾在GZPI共聚一堂,以餐会的形式举行了别开生面、轻松融洽的开班沙龙。在开班沙龙上,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PIOTR LORENS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石楠秘书长、广州市规划院邓兴栋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郑德高院长、孙娟秘书长等嘉宾领导作了致辞和祝愿,各位青年规划师交谈甚欢,交流活跃,为接下来的五天紧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石楠秘书长

发表开班讲话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

PIOTR LORENS副主席

发表讲话

广州市规划院邓兴栋院长

发表讲话

中规院上海分院郑德高院长

发表讲话

三位领导亲切会晤

就是这么开心

初次见面 请多关照

沙龙交流

 

派发资料

拿到资料开心

请问我的资料呢?

丰盛的晚餐

参与本次活动人员包括:导师6人(其中国外导师3名,国内导师3名)、青年规划师20人(其中国外青年规划师4名,国内青年规划师16名),其中20名青年规划师是经过前期层层筛选,分别来自德国、越南、波兰、摩洛哥、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天津、重庆、深圳、广州、长春等多个国家、省市规划设计、教育研究机构的青年才俊。

参与本次活动的导师&部分嘉宾,右起:PIOTR LORENS,华晨,萧蕾,DHIRU A.THADANI,

石楠,GARCIA PEDRO RESSANO,郑德高,邓国基,王建军


小组成员:SebastianIbold,金山,叶青,罗文静,张弓


小组成员:Huynh T.M.Phuong,蹇庆鸣,江宁,杨箐丛,刘竹卿

小组成员:HannaObracht-Prondzynska,甘惟,林晓丹,吴淼,姚迪

小组成员:YassineMoustanjidi,魏晨,徐慧君,游鸿,赵岩

来自多个规划机构的16名中国青年规划师与4名外国规划师在如意坊滨水区设计工作坊中进行紧密合作,度过了高效的5天。拥有各领域背景的青年规划师对如意坊滨水区的未来提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理念,并对基地的核心要素进行了讨论,包括用地、肌理、绿地、交通和使用者等多个要素。

      

注意事项要牢记

一边调研一边分析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调研合影留念

换个地方再来张合影

用餐也要美美哒

再热的天也挡不住求知的心

          

我得~意~的笑

讨论 分析

白天进行集中讨论

无论白昼 工作热情不减

努力工作 勤做笔记

巾帼不让须眉

欢迎提出不同意见

          

听老师的话!

举手发言 不懂就问

重新分组讨论

嘘!别提醒他书拿倒了

正确拿书示范图

努力工作中

抓紧时间合张影

              

封闭工作状态启动

规划图制作中

制作&分析并行模式

各组都在封闭工作

这个问题可能不好解决

封闭工作

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着

           

成果汇报大会上进行精彩汇报

不相上下的精彩汇报

成果汇报会 大家都很棒

不眠不休的几个日夜

换来的成果

嘉宾点评

颁发获奖证书

6日工作坊生活圆满结束

GROUP ONE:基于自然景观的“串联珠江滨水岸线的项链”。通过分析基地的六大特征:历史塑造岸线,交通贸易传统,丰富历史遗存,多样功能活动,空间社会隔离,河流交界的3公里岸线;创新提出“项链”的意象,以连续的滨水岸线和景观绿地系统串联各交通节点和活动热点,更新水产市场建筑,改造客运码头,新建城市活动中心,引入新活动,形成城市的新名片。

GROUP TWO:基于老城与新城发展关系出发的“是时候该转身了”。从“隔离”、“断裂”、“分异”的核心问题,提出作为城市边界的基地未以人为本的根源所在,利用“旅游”、“交通”、“趋向”三大手段,为基地建立延续历史的绿地系统、多样化自循环的交通系统、面向多种社会群体的混合功能,并以基地现存的港口工业遗产改造为出发点,描画出基地华丽转身的时间蓝图。


GROUP THREE:基于基地发展困境出发的“不破不立”。打破以“连接”为主的思维定式,一反常态地采取“打破”手法,把基地的街区形态、滨水岸线、城市运河、城市经脉尽数打碎,空间上,将鱼市搬迁至新风港并升级,建立大尺度的景观绿地系统,使其向内融入西关地区,连接城市活力,串联公共资源,内外共享设施;向外扩展至珠江对岸,成为景观和城市记忆的连接,让广州旧城成为新的整体,西连佛山,是改变城市发展格局的一种“突破”。


GROUP FOUR:基于文化视角的“保留历史文脉”。从文化和感性的角度叙述了方案形成的过程,包括线路选择、漫步、现场感知、历史探寻、特征提炼、故事讲述几个步骤,以记忆·故事为串联整个方案的主题,分析了广州城、水系、西关地区的历史文脉与发展关系,探索了历史上基地范围的老地名和记忆场所,使用城市设计手法进行串联,在历史空间引入新功能与活动的同时,唤起人们的传统记忆,融合成一个新的广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