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简称“上海2040”)编制工作自2014年5月6日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后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于8月22日起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

        “上海2040”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第一个展望至2040年并向国务院报批的超大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紧紧围绕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五个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本要求,将国家战略、民众期待、上海实际结合在一起,积极探索规划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引领和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

  • 8月周一

    22

  • 8月周二

    23

  • 8月周三

    24

  • 8月周四

    25

  • 8月周五

    26

  • 8月周六

    27

  • 8月周日

    28

   卓越的全球城市  

   创新之城  

  人文之城  

  生态之城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城市设计工作应当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上位规划和相关标准;应当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详细】

 《2015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蓝皮书)》正式发布

2015年是中国“十二五”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以地铁为主导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已居于世界之“巅”,由此所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也成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领域推动行业发展,带动产业发展,促进有效供给,拉动有效增长的典型“范式”。2015年度的报告以此为背景,以专业的角度,鸟瞰发展形势,分析行业动态,厘清产业格局为编写要旨。【详细】

 住建部要求统筹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为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补齐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短板,住建部近日印发《关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提出要尊重规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建设;创新模式,完善机制。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等的相互衔接。【详细】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严控数量

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对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张勇表示试验区要就一些难度较大、确需先行探索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开展先行先试,试验区数量将从严控制,务求改革实效。【详细】

 吴志强:城市需智力创新提升人的幸福感

25日上午,第7届C21城市发展论坛在南充举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把脉成渝城市群,纵论城市发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加成渝城市群,在全球的地位,不管是人口、地域和经济总能量,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成渝城市群,在整个的西部,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中间的开发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成渝城市群真正崛起,一定是在亚欧文化的相接中间完成一次历史性的文化的交流的节点,在这个环节上成渝城市群是对中华民族可以作出重大贡献。【详细】

 北上广为何同提“功能疏解”、“建设城市副中心”

上海城市总规(草案)提出,将有力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逐步推动城市非核心功能向郊区以及更大范围疏解。同时加强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错位竞争、优势互补。除了上海,北京、广州也都提出了要建设城市副中心。《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空间结构。三个副中心则指花都、从化、增城,通过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承接都会区人口和功能的疏解,辐射带动镇、村整体联动、共同发展。【详细】

 特大城市建设如何走出“摊大饼”怪圈

近期,一些大城市的人口控制政策有向外“划圈”趋势。由于房地产市场快速上涨、资源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北京、上海周边小城市的落户政策明显收紧。规划专家表示,大城市的人口疏解不能孤立开展,城市圈的配套规划和产业布局亟待推进。大城市人口调控并不能简单地向外“划圈”,而应放眼整个大都市圈进行统筹规划。相对来说,珠三角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等构成的都市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日趋均衡,人口与产业布局趋于平衡,对“大城市病”扩散蔓延产生了积极作用。【详细】

 “特大镇”升格设市尚在路上 避免“小马拉大车”

目前我国特大镇发展遇到的“天花板”问题突出,体制机制障碍是我国特大镇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最明显的制约。特大镇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必须因地制宜,通过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来激发特大镇发展潜力,为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提供动力。为进一步破解特大镇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国不少地区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特大镇改市,不仅仅是行政职能的转变,不能“换汤不换药”,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清晰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步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做到“小政府、大服务”,提高行政的效率,控制行政成本。【详细】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