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热点案例>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正文

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单位案例 发布时间:2014-12-29 11:45

案例图片

总平面图-大.jpg
鸟瞰图-大.jpg
遗址保护区划图-中.jpg
交通规划图-小.jpg
规划结构图-中.jpg
功能分区图-小.jpg
保护工程规划图-中.jpg
古镇入口效果图-小.jpg
古镇街巷人视图-小.jpg
博物馆鸟瞰图-小.jpg

案例详情

一、项目背景

n大汶口位于泰山之南,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是国务院开展的中华文明5000年探源工程的关键时期与重要时间节点地区。大汶口国家遗址公园是集中展示大汶口文化的窗口,是十二五期间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计划项目。

n本规划于2011年10月启动,2011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并获得专家一致好评。本次规划实践是探索促进大遗址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文物局所提出的“确保文化遗产有尊严,推动大遗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遗产保护惠及民生”三大标准的重要实践与示范工程。

二、项目特点

n大汶口遗址价值重大,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典型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对规划提出了根本要求。

n土遗址的可展陈性与可观赏性较差,大汶口遗址的现状基本为地下遗址,地面可展内容较少。

n大汶口遗址具有典型的城郊类型特征,具体体现在与镇区有一定粘连,区域周边设施配套匮乏,遗址区内及周边现状情况复杂等方面。

n现状国内缺乏成熟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范式。项目需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遗址公园建设规模的确定和规划建设方式等方面缺乏依据,考古研究、规划设计与工程施工之间的“三边工程”缺乏协调等典型问题。

三、项目技术突破

1、资源整合与利用

规划提出了整合大汶口遗址周边大汶口古镇、大汶河、农田水塘、河滩林地等文化与景观资源,丰富遗址公园内涵,提升遗址公园可游览性的规划战略,形成了兼顾文化保护展示、考古科研、生态景观游赏,同时兼顾不同时代历史信息展示的建设目标。

2、整体保护与展示

规划归纳形成了以价值为出发点与目标的遗址保护与展示战略,运用了构建价值体系、梳理价值、体现载体、筛选典型遗存与资源、设置多样展示、促进广泛参与为主线的遗址公园规划方法。

3、动态规划与建设

规划进一步探索了考古发掘、规划设计、分期建设、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考虑到大汶口遗址考古发掘、保护与园区开发展示的矛盾,创新性的提出了考古计划与分期规划相互关联、公园建设与遗址展示相关联的动态规划的新模式,以确保对遗址的最小破坏与最有效展示。

4、协调发展与互赢

规划着眼于“城-园”互动,通过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为镇区发展带来契机,镇区则从职能定位、产业布局、用地调整、交通梳理、绿化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多方面,全面协调大汶口镇区与遗址公园的建设关系,以促使遗址公园建设与城镇发展互补互赢。

5、全局考虑与提升

规划提出扩展视角,将遗址公园与山东及泰安整体特色文化体系相融合,建议将遗址公园纳入省、市文化空间战略,并促进文化空间战略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