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热点案例>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正文

新疆库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来源: 中国低碳生态大学联盟案例 发布时间:2014-12-30 11:39

案例图片

库车县城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jpg
历史城区图.jpg
民国街市平面图.jpg
三维数字高程模型.jpg
手工作坊分布图.jpg
唐代城市格局推测平面图.jpg

案例详情

1.项目背景

库车是古龟兹核心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中段;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2007年库车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库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2. 规划基本思路

由于基础研究薄弱,社会各界保护意识淡薄,和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与政策,使保护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更为复杂,规划特别加强了基础调研和规划实施的有效衔接。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城市属性”和“文化遗产属性”,确立了对“城市”和“区域”,“物质空间遗存”和“文化传承活力”并重的整体保护思路。建立了包含城市与相关历史遗产、周边环境格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整体保护框架,和分类、分层次的保护要求。

通过入户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专项座谈和随机访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了解政府、专家和相关利益人的基本诉求和建议。同时针对民族地区的维稳要求,重点保护与展示历史上民族和谐发展的历史见证;通过保护历史环境,完善区域功能,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措施,重现历史地区的活力,并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和谐和文化复兴。

3.主要工作内容

·高强度、高效率、高质量的遗产普查和社会调查。在老城区进行全面入户调查,对重要历史建筑和优秀民居进行了详细测绘、建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详细调查、登录。对库车城区以及周边现存的数百处重要文化遗存和自然遗产进行了田野考察、采样检测、建档。

·遗产价值和城市现状综合评估。对城市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全新的评价,确定各类保护对象和保护方式。对历史城区人口数量及构成、用地结构、居住模式,防灾和公共安全保障体系,道路、交通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环境压力和发展压力,以及保护管理体制、保护利用现状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建立“区域-县域-历史城区-重点保护区-重要单体”的分级管控体系,将中心城区和外围各类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纳入保护视野。在古龟兹辖区内建议跨行政区的保护协作框架。县域内设立历史环境综合保护区,构建了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结合的系统保护模式。历史城区中制定“空间分区”的保护模式,凸显“双城格局”:汉唐龟兹故城按照大遗址模式进行保护,在核心区建设考古遗址公园,作为龟兹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清代库车老城区强调“街巷格局、空间形态、整体风貌”的保护与控制,街区内以地块为单位,围绕保护建筑要素和城市风貌特征要素制定城市设计层面的规划控制导则,确定每一地块的更新控制要求、改造力度和时序。并对文保单位、保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的特色空间场所提出保护管理要求。

·保护与展示利用一体考虑,统筹考虑历史城区的保护、调整、优化和发展。改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和物质生活环境;改善老城区防洪、抗震、消防,以及应对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并探索适合历史城区保护的综合防灾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逐步完善用地布局与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文化和绿化环境。

·规划实施跟踪服务。向规划管理部门、政府机关、城乡居民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规划解读和保护知识宣传,促进了社会各界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对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规划措施的具体落实进行跟进,提供持续的技术咨询和实施指导。

4. 规划创新点

·理念创新。充分考虑规划的有效实施,保护规划不再局限于总体规划层面,既从城市总体高度制定了战略性的高层次保护措施,又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保护区域编制了以保护性控制指标为核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技术创新。建立了基于3DGIS的历史城区三维数据库和数字化管理平台,科学制定各项具体的保护与更新控制措施,并为后续管理提供了良好基础。综合运用3S技术、C14测年等精密检测分析技术,揭示“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及所依托的环境特征,增强了保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运用数字高程模型、视域分析和GPS技术,对保护区划边界进行精确定位和放样。并对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安全进行防灾分析,增强了规划措施的科学性。

·编制体例创新。增加了价值评估、区域协调保护、展示规划、管理规划等章节;和历史文化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图则;库车民居改造更新指导性图则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