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热点案例>国外案例>正文

美国伯克利市中心区规划

来源: 国外案例 发布时间:2015-06-12 10:29

案例图片

美国伯克利市中心区规划1.jpg
美国伯克利市中心区规划2.jpg
美国伯克利市中心区规划3.jpg
美国伯克利市中心区规划4.jpg
美国伯克利市中心区规划5.jpg
美国伯克利市中心区规划6.jpg
美国伯克利市中心区规划7.jpg
美国伯克利市中心区规划8.jpg
美国伯克利市中心区规划9.jpg
美国伯克利市中心区规划10.jpg

案例详情

伴随城镇化的转型发展及由之带来的规划市场的“调整”,规划师和城市决策者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起“存量规划”,“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这些学校教科书中的“陈词”也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今天的规划开始更趋理性。伯克利中心区项目是一个 “朴素”的“存量规划”案例,曾荣获2014年APA美国国家规划成就奖——最佳实践奖,其“老套”的规划手法和现实的实操性对我们的规划实践或有借鉴意义。

一、伯克利中心区概况

伯克利中心区是旧金山海湾地区几个重要的城市中心之一,也是东部湾区的第二大公交枢纽,邻接著名的UC Berkeley。该中心区有比较久的历史,在1950年代商业曾十分繁荣,但随郊区化的快速发展以及郊区商业中心的兴建, 1970年代地区商业中心地位有所下滑,好在该时期UC Berkeley发展较快,对中心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该中心区躲过了1960-1970年代美国“城市更新”运动的冲击,城市历史肌理保存较好,并延续了城市传统的商业发展模式。新时期,城市希望通过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的基本判断

中心区的集聚发展将有力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的大战略。规划认为从推进整个旧金山海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心区是极其重要的资源。根据研究,生活在公共交通便捷的城市中心区的家庭每年开车出行的距离只有城市普通社区的1/3,郊区的1/6,显然人口向中心区的集聚将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除此之外,引导人口向中心区集聚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外围地区的开发压力,保护农田和郊野开放空间。旧金山海湾地区可持续发展努力的一个方向就是将城市的土地使用模式和区域性的公共交通设施有效的连接起来(其实就是TOD嘛),使地区发展更可持续。

三、规划目标

创建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中心区,促进中心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策略

规划从环境的可持续性、土地使用、交通、历史保护和城市设计、街道和开敞空间、住房、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核心的规划策略可概括如下:

1 提升中心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1)延续独具特色的商业环境——临街店面、功能混合

面对郊区大型购物中心的竞争,中心区的商业发展必须要保持特色。中心区的特色在于其功能更加多元混合,这里面包括商业、居住、办公、文化、科研机构等等;沿街建筑底层皆是各类店面,上层是办公或居住;在商业设施中,零售店、饭店、书店、发廊、影剧院等等也是混合布局。多样的功能、混合的布局增强了街区的活力和吸引力,规划街区的发展延续这种功能布局模式,突出商业环境的特色。

(2)提高中心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存量土地开发与TOD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规划现状的建筑应尽可能加以利用,可开发的存量土地限定为现状的空地、停车场、一层建筑和核心地区二层建筑用地。规划基于不同的交通区位,将整个中心区划分五类区,进行差异化的开发控制。规划对核心区(公交枢纽地区)采用高强度的开发;核心周边区(距枢纽400米范围)采用较高强度的开发;沿商业和公交复合的廊道区进行公交和步行导向的开发,可建设多层建筑;外围的缓冲区新的建设要与周边老建筑协调一致,并提供适当的公共交通服务;最外缘的居住区,规划遵从居民意见,维持社区现状的尺度和特色。

(3)打造区域的就业中心——增加办公空间

规划认为中心区的商业设施已基本饱和,但临近大学和公交枢纽的优势使得中心区内办公空间需求旺盛,通过办公空间的增长可以为中心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关键是制定灵活的激励政策,鼓励开发商开发办公建筑。

(4)提高街道和开敞空间的品质——步行环境和街道景观

规划提出了系列的公共环境品质改善的措施来提升街区吸引力,包括扩展人行道宽度,增植行道树,增加小的公园和广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对沿街立面和街道公共艺术进行管控,保证街道采光等等。

(5)强化历史风貌保护,提升社区归属感

规划认为历史的场所感是中心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在保护中心区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肌理的同时,要求新建项目必须考虑与邻接建筑的关联性,并在尺度、体量和视觉特征方面提出管控要求,以保证新旧建筑的协调与连续。

(6)增加住房供给——保障房建设

职住结合是规划推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心区活力的提升,地区的房租持续上涨,在本地就业的低收入者寻找合适住房的难度不断增加。规划在增加地区住房供给的同时,提出要提高住房供给的多样性,并通过要求项目配建或提交保障性住房建设基金等方式提高可支付性住房的供给。

2 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提高中心区可达性

良好的步行环境、便利的公共交通会大大减少人们开车出行的比例,提高中心区的活力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规划对中心区主要大街的断面进行了改造,减少了机动车道,加宽了人行道,增加了公园、广场空间,并通过部分街坊内步行通道的建设,大大改善了中心区的步行环境。此外,规划完善了中心区的自行车道系统,整合了中心区公共交通资源,提出了捆绑公交卡等激励措施引导人们更多乘坐公共交通,减少自驾车通勤。

对于小汽车交通,规划认为其仍然是部分人或某些出行最便捷和高效的方式,规划仅是通过对停车的管控来调节小汽车交通,鼓励通勤者选乘公共交通。

3 全方位地推进中心区的“绿色”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几乎贯穿在规划的各个方面,包括职住结合、提高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旧建筑的再利用、提高中心区的密度及宜居性、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可支付的住宅等等。除此之外,规划要求中心区内新建建筑必须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设计-建造-维护)体现“绿色”;提出完善中心区的“绿色”基础设施,减少地表径流;提出 “零废物”概念,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废物排放;增设农贸市场,促进本地农产品就近销售等等。

规划的实施:规划为中心区设定的一系列目标和策略在修订的区划、设计导则、街道和开放空间提升规划、停车和交通需求管理计划中予以落实,并按照资金筹集计划持续推进。

五、结语

项目中的这些规划策略没有“炫”的理念和“华丽”的词汇,看似都是教科书里的一些“老套”的内容,但确是这些“朴素”的“实招”,在留存地区发展特色的同时,促进了地区发展质量的提升,这也应该是我们在面对大量的“存量规划”时应有的一种技术取向吧!

(来源: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