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源 政策法规 深度报道

两会|拉近“城”与“乡”,统筹“稳”与“进”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互补互促、互利互融的有机整体。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发动机,乡村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去年成就时特别提到,全国上下“推动城乡

深度报道 2022-03-11

刘志仁:筑牢乡村振兴底盘

作者|刘志仁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潭市委书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决守住“两条底线、一条红线”,筑牢乡村振兴底盘。坚决守住粮食

深度报道 2022-03-11

以“稳”守住“两条底线”,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闵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王晓兵(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在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022年中

深度报道 2022-03-11

人居观察| 城归何处——保定古城的规划思考

作者|赵紫荆华南理工大学家乡的意义,在于牵挂。知道一切都在,而暗自心安。保定古城对于我,就是北方的一座小城。对于古城规划的追寻,始于我一直以来的思考,想了解更多,更想要守护更多。天

深度报道 2022-03-11

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从全国两会看乡村振兴发力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

深度报道 2022-03-09

马萧林委员:建议加强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保护利用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存在重视古代、轻视近现代的倾向。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主要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成立

深度报道 2022-03-04

王震中委员: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的统筹协同发展

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是近年来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为此,2021年9月8日至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队,赴山西省忻州市、临汾市、运城市等地,

深度报道 2022-03-04

袁靖委员:为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鼓与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里考古

深度报道 2022-03-04

雷明:人才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元问题

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人才问题”是乡村振兴中的元问题’”,近日,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

深度报道 2022-03-04

周岚委员:深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展现乡村振兴美好模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有关部署要求,“十二五”期间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十三五”期间实施

深度报道 2022-03-04

全国人大代表张春生:建议国家层面制定《城市更新法》,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宁人宣记者徐红艳)作为当前城市存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更新正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障居民权益、规范城市更新流程?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化有限责任

深度报道 2022-03-04

朱晓进委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深度衔接?“十四五”时期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网对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

深度报道 2022-03-04

余欣荣委员: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余欣荣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下

深度报道 2022-03-04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

深度报道 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