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源 政策法规 深度报道

超大特大城市“瘦身”才能更健康

在城镇化空间布局方面,《纲要》要求,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健全城镇体系,依法依规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

深度报道 2022-12-20

学习·陪伴·探索——我和广州名城的故事

历经40年的探索和积淀,广州名城保护事业将走向更加突出岭南自然人文资源整体保护、充沛的市场活力和高涨的市民意识深度参与的新时期!

深度报道 2022-12-2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要点权威解读

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稳增长被置于更突出的位置。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

深度报道 2022-12-19

王蒙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

深度报道 2022-12-19

流域与生态脆弱区国土空间规划

县域是“城-镇-村”体系完整的基本单元,县是国土空间管控与实施事权高度统一的治理单位。因此,构建“3大区、7亚区、24子区”的地域适宜性县域国土空间规划模式与技术体系具有鲜明的实时

深度报道 2022-12-16

规话名城 | 刘仁义:我与名城的故事——感悟与启示

安徽省现有15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国家名城7座),众多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村落和徽派建筑构成了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以安徽省名城保护工作为例,回顾一下我和名城一起走过的岁月。

深度报道 2022-12-16

边兰春:城市滨水地区的发展复兴

场所认同感也许不再仅仅是关于文化意义的讨论,未来通过新的技术与方法的融入,进行具有地域文化认同的场所营造和场景创生,也会在低碳水乡、智慧规划中形成更广泛的认同。

深度报道 2022-12-14

刘守英:解读中国式现代化

未来10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提出来的五个现代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想要回答世界现代化过程中没有解决的基本问题。

深度报道 2022-12-13

尹稚等:中国新型城镇化进入区域协同发展阶段

中国新型城镇化正进入区域协同发展的新阶段,要深入推进“主体形态—区域协同—协同治理”三位一体的区域发展与城镇化格局,走出一条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道路。

深度报道 2022-12-12

如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体现了哪些发展逻辑?一起来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云飞刊发在《人民论坛》的最新文章。

深度报道 2022-12-12

南京实践为全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贡献智慧

日前,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正式公布,南京小西湖项目荣获创新设计项目大奖。据悉,该奖项旨在颁给表现杰出设计且与历史背景完美结合的新建项目,自2000年UN

深度报道 2022-12-09

王建国: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更新前提

无论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高效运转的机器还是一个玄幻宇宙的人类社会载体,城市都会经历萌芽、初生、成长、壮大到成熟的不同阶段,其中也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的演化、结构调整、肌理

深度报道 2022-12-09

李国平: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结合成熟城市群的基本特征,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出发,根据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测度指标,识别出当前我国城市群存在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待提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

深度报道 2022-12-09

美国《时代》周刊刊发:从无锡基因里看中国式现代化

撰稿人弗兰克·霍萨克写道:水是让无锡像时钟一样顺畅运转的关键因素。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学者的话说,无锡的性格与水紧密联系,无锡人善于乘风破浪,当“弄潮儿”。

深度报道 2022-12-09

筑牢城市温暖底线

从无障碍设施到无障碍环境,再到全面建设无障碍城市,无障碍友好的内涵逐步扩大,“坚硬”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温柔”。

深度报道 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