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动态> 正文

坚持人民至上 奋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3-03-14 10:4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 邢灿

踏上新征程,奋楫再出发。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聚焦城市工作,政府亮出了怎样的成绩单?未来又将如何继往开来,谱写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城市发展格局逐步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回顾过去五年发展成绩,有序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成绩单”上寥寥二十余字,字字千钧。

——看城市群。“19+2”城市群布局总体确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成渝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等城市群集聚能力稳步增强。

其中,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带动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五大都市圈共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为引擎,辐射周边区域。京津冀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城市,带动河北省及周边省区邻市,成为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圈。成渝、长江中游、关中平原等城市群省际协商协调机制不断建立健全,一体化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看都市圈。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等7个都市圈发展规划相继获得批复。

以南京都市圈为例,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2年以来,各地区坚持合作共建,都市圈规模持续扩大,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2022年,南京都市圈“8+2”10个地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52.38亿元,增量达到2286.7亿元,实现质效稳步提升。

——看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龙头作用进一步发挥,带动所在区域中小城市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1+N+X”政策性文件体系落实落地,120个县城建设示范工作稳步开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如何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代表委员们也纷纷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建议,相关部门在战略层面加以审视,深化体制改革,以行政手段进一步加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包括突破行政壁垒,推广实施一体化协作新机制;合理优化都市圈各城市分工,差异化增强中小城市功能;支持长三角区域性中小城市建设等。

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

从前印满小广告的楼道墙壁被粉刷一新,曾经停车泊位紧张的老旧商圈不再“一位难求”,过去马路边遛弯到如今家门口公园……很多人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正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上述变化离不开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的城市更新行动。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城市更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11月,北京、成都等21个城市(区)被住建部纳入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

2021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发布,提出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等多项城市更新规划原则和指导意见。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列入重点工作,并提出“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

过去五年,我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4500多公里增加到近1万公里,排水管道从63万公里增加到89万公里。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惠及2900多万家庭。

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改善提升的生动注脚。

城市更新还将持续推进,为群众幸福“加码”。今年,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

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未来,该如何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打造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品质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认为,新时代,城镇化发展面临新形势,城市经济增长模式从资本型增长转向运营型增长。以土地融资为核心的土地财政带动的经济增长进程已经基本结束,城市资产的运营和管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吴晨建议,政府应对老旧小区吸引社会资本改造建立相关制度,加强风险评估,探索管控体系,引入居民参与机制与外部机制,不断创新完善更新改造机制,确保更新项目的长效有序推动。同时研究开发多元化创新性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和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在走访调研中注意到,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的维修改善缺乏专项资金支持,制约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

张广汉建议,相关部门设立历史文化街区维护修缮专项资金。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带动省级、市级财政配套资金,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维护修缮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专项资金,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安全性和宜居性,维持当地生产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城市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化

这五年来,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基层治理,优化社区服务。

在湖北武汉,针对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该市要求落实标准、加大力度,更快更好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在辽宁大连,占道烧烤摊少了、违规广告牌拆了、违章临建清了,“灰头土脸”的工地也“美颜”了;在山东济宁,商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街面卫生有所提升、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小区环境有效整治……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的管理服务趋于精细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未来该如何朝上述目标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杨蓉表示,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

杨蓉建议,把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明确各级各部门和各社会治理主体在社区发展治理中的定位职责,为城乡治理提供法治保障,有助于深化社区发展治理实践,提高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

调研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盛弘发现,居民“家门口”的生活圈还有提升空间,有些社区便民场所分布较为分散,让居民感觉不够方便。

“希望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社区工作队伍,推进家门口一站式整体服务,增强服务效能。”盛弘说。(中国城市报记者叶中华、郑新钰参与采写)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