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动态> 正文

南京在特大城市治理上走在前、做示范

2023-11-06 10:19 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实践

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围绕南京在特大城市治理上走在前、做示范,中共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李永才,从社会治理现代化、“精网微格”工程、新时代“枫桥经验”等方面,介绍了南京的做法和经验。他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全方位现代化。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细胞”,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在探索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起步较早、有明显的先发优势。近年来,南京以持续深化平安法治建设和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统揽,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

建立了善统筹、强引领的规范化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平安南京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职能作用,把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平安南京建设总体布局。健全了横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纵向“市级统筹协调、区级组织实施、街镇强基固本”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了“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协调多方力量向基层延伸,解决基层现实困难和群众身边堵点难点。

建立了覆盖广、触角深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在全省率先制定《南京市社会治理网格划分规范》,全面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深化“网格+”治理体系建设,全市微网格覆盖率、微网格员配备率达到“两个100%”。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工、网格员队伍一体建设、一体管理,广泛吸纳志愿者等各方力量进网入格,为基层赋能、提质、减负、增效。全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持续完善,南京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与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一体运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职能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基层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应用”。

建立了化解快、效率高的多元化调解体系。市、区两级制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持续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完善协商、中立评估、第三方调处等制度建设,全面强化政策依据和体制保障。创新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设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近1500个,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936家、个人调解工作室400余家,人民调解员8400余名,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500余个,全市145个户籍派出所全部设立驻所调解工作室,95%矛盾纠纷案件在街镇、村(社区)化解。

建立了责任明、防范严的常态化防控体系。建立统筹发展和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机制,健全群防群治力量,形成50余万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参与巡逻防范、信息收集、群众求助帮助、突发事件互助工作。

理论阐释

将城市治理纳入城市发展大局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伯清在点评中表示,南京是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获得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确认了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9个,位居全国第一,近日又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最让我们具有切身感受的,是今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达99.3%,又创历史新高。南京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将城市治理纳入了城市发展大局。

一是高位统筹,扎根基层。在体制机制上作出了创新:横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纵向“市级统筹协调、区级组织实施、街镇强基固本”;完善“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协调多方力量向基层延伸,真正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二是精网微格,广泛动员。深化“网格+”治理体系建设,微网格覆盖率、微网格员配备率达到“两个100%”。率先实现社工、网格员队伍一体建设、一体管理,广泛吸纳志愿者等各方力量进网入格。

三是一体整合,多元解纷。创新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持续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完善协商、中立评估、第三方调处等制度建设。

城市治理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抓手,是党建引领、人民至上。围绕这两点,南京必能探出新路、取得成效,既解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问题,也不断接近我们关于美好城市社会的理想目标:一是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激发城市活力,营造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三是构建富有神韵和吸引力的都市共同体,真正让城市成为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