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解读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

2014-11-03 10:05 来源:中规院交通院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等。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负责人:首要依据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

另一个重要依据或者说重要基础就是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的科学判断。各国农村建设发展历程是具有一定共性的。发达国家的学者研究发现,二战后这些国家农村建设都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是农村环境治理阶段,第三阶段是乡村景观美化阶段。这是他们自己总结已经走过的历程所得出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这个三阶段规律在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地区也有所体现。总体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处于基本生活设施建设阶段的后期和农村环境治理阶段的初期。我国40%的行政村没有集中供水,大部分村内道路没有硬化,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庄只有35%,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只有9%。当然少部分发展较好的农村已进入美丽乡村建设阶段。

把握农村建设三阶段规律,有利于我们总揽全局,明确当前的主要任务,明确所需要的时间,明确未来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生活基础设施和治理村庄环境,发达国家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共历时30多年,我们必须树立长期努力的思想,紧紧抓住当前阶段的重点扎实去做。美丽乡村建设是长远目标,目前没有条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地方,要知晓未来、展望未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治理阶段就注重保持田园风貌、不损毁乡土要素、不破坏传统文化。

正是出于对农村建设三阶段规律的把握,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了“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在目标任务中提出了“2020年,全国农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2.《指导意见》中的基本原则怎么理解和把握?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负责人:基本原则中有两个重点需要把握。一个重点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各地情况有很大不同,《指导意见》提出了全国的总体要求,同时要求各地根据实际开展工作。另外,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比如,农民都能喝到自来水厂提供的水是一项基本生活条件,但实现这一目标恐怕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另一个重点是指导意见划出了底线,明确了有些是必须要做的,有些是不可以做的,如基本原则部分中提出的“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防止大拆大建、做到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防止贪大求洋、千村一面”等。

1/41234>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