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京津冀规划还天津北方经济中心 石家庄做生产基地

2014-06-03 09:08 来源:长城网

双城破局

从天津城市的发展历史来看,它正在迎来城市“复兴”的最好机遇。之所以称之为“复兴”,是因为这座城市在历史上确实曾经风光过,在近代史上,它一度是中国仅次于上海的大都会,北方的经济中心。

不过和上海独占长三角龙头地位不同的是,天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北京这个邻居的影响。在以地缘与产业、人文为纽带的区域发展、城市联合成为当下区域竞争主流方式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好这两座城市的关系,一直是该区域发展的重要难点之一。而由于北京作为首都的独特身份,也使得两个城市的协作在国内城市的合作中几无先例可循。

当然,如果把观察的视角推向更远,从其他国家和区域的发展经验中,可以找到一些参照。以首都为中心形成的城市群,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单中心模式,就是由单个城市发挥中心作用,如英国伦敦;二是复合中心模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实力较强、职能互补、社会经济联系紧密且各有优势的城市共同发挥中心作用。如美国的华盛顿-纽约模式,日本的东京-横滨模式。

以北京与天津的现实情况来看,与东京-横滨模式最为吻合。两地可以借鉴其“首都+港口”的组合架构,形成产业上的优势互补。从历史上来看,北京与天津也曾存在过经济和首都功能协调互补的状态:北京一直是政治和文化中心,天津则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只是后来,北京凭借着首都的独特优势,实现超常规发展,两地内在的联系与分工才被打破,最终使两个城市才陷入了畸形竞争。20世纪80年代,北京为避免对天津港口的依赖,舍弃离它最近的天津港,选择在天津以东的河北投资修建了自己的港口。

具体项目上的争夺同样激烈。在上世纪90年代,两地为一个乙烯工程在选址时究竟是定在北京还是天津而争论不休,最终这个项目被分成两半,在两地分别设厂。但由于没有达到相应的规模,两家厂都难逃亏损的厄运。

北京迅速做大的同时,不仅对区域内其他城市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也使自身的城市职能逐渐扭曲:这里既有着中国最为前沿的科技产业,也有着最为原始的集贸批发市场;这里既为日益紧张的公共资源而焦虑,其庞大的投资又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和人员进入;这里既是文化中心、对外交流的中心,也有着大量低端制造业。

两地的发展困局如何打破?在28日的发布会上,范恒山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确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聚,人口增长过快,大城市病比较突出;京津冀三地的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区域内发展落差比较大;该地区城市密集,但是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弱。

因此在发改委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规划中,“优化区域功能”也被列为重要原则,“要重新审视并明确京津冀各自功能定位,以优化首都功能为重点,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同时还将“坚持问题导向,着力体制创新”。

2/6<123456>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