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动态> 正文

武汉公示中心城区排水防涝远景规划 重点路段不渍水

2014-08-05 10:28 来源:长江网 作者:谷萍 鲜文涛 刘沛君 高山

4日,《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12—2030)》在市水务局网站上公示,这意味着,截至2030年,包括7个中心城区、2个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和武汉市化学工业区的管理范围,总规划面积达1526平方公里,其排水防涝体系,将基本按照这一规划标准执行。

规划由市水务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以2012年的数据为基准,规划至2030年,在长达18年的规划期里,将分3期,全面构建适合武汉特点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专家称,这份《规划》是充分结合我市水情、雨情特点制定的地方性标准,具有极强的本土特色,且与国家标准相吻合。它在还清历史欠账的前提下,对全市排水体系做了中长期规划,以排水为初级阶段,以防涝为终极目标,不仅是城市排水管、渠、泵站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更强化了对排水防涝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持续完善应对极端降雨天气的应急体系。

据悉,《规划》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通过了专家审查,拟上报市政府审批。此次公示时间为30天,市民若有意见和建议,可将电子文件发送到wangfang@wpdi.cn邮箱,纸质文件可邮寄至江岸区京汉大道1250号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交通市政所(邮编430014),并在信封背面注明《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12—2030》意见。相关问题可致电027—82772475。

亮点1

划分22个排水系统

此次规划结合区域发展和排水防涝需求,将我市中心城区划分为22个系统(水系)分区,其中汉口地区6个,包括常青、黄孝河、谌家矶、沿河、沿江、金银潭地区,以直排为主;武昌、汉阳各分为8个地区,大多采取先蓄后排的排水方式。其中,武昌分为东沙湖、临江、港西、青山镇、工业港、北湖、梁子湖、汤逊湖。汉阳分为沿河、沿江、蔡甸东湖、烂泥湖、河西、官莲湖、川江池和泛区。这22个水系,汇流总面积将达2095.3平方公里。

亮点2

中心城区抽排能力将翻番

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市中心城区22个排水系统新建出江泵站10座,改扩建出江泵站25座,系统总抽排规模由2012年的903立方米/秒提升至2258立方米/秒。

其中,汉口区域规模最大的出江泵站为常青泵站,规划规模将达到187立方米/秒;汉阳的则是蔡甸东湖水系的东湖泵站,规划规模将达175立方米/秒;而武昌区域的北湖泵站,规划规模将达193立方米/秒,它也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出江泵站。

亮点3

45个湖泊为城市调蓄雨水

根据规划,中心城区(含沌口开发区的托管区域)共有45个湖泊,规划均纳入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调蓄总面积近210平方公里。按湖泊景观及生态功能要求的不同,不同湖泊的调蓄深度控制在0.5米—1.5米之间。

其中位于规划的雨污合流地区湖泊只承担超标暴雨的调蓄功能,包括紫阳湖、晒湖、小南湖、鲩子湖、机器凼子、汉口北湖、汉口西湖、后襄河、菱角湖等9个湖泊;其余36个湖泊均承担常规暴雨和超标暴雨的调蓄任务。

亮点4

引入径流控制治理无序开发

近年来,我市部分环湖地区出现无序开发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湖泊等水体的调蓄功能,导致原来不渍水的地区出现渍水。为此,本规划首次引入“径流控制”,作为对项目开发的量化考核指标,即针对新建区、已建拟改造区、已建不改造区的控制条件和湖泊汇水区、湖泊灰线区的控制需求,规划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用地类别的径流控制目标。

亮点5

汉口将建“排水深隧”

此次规划还指出,汉口地区的黄孝河系统南区、常青系统等难以有效全面改造。

为解决这一难题,拟建排水深层隧道,来达到防涝要求;而部分其他系统的个别排水不利地段,则将利用绿化用地,建设地下调蓄池或下凹式绿地等,可短时蓄积溢流雨水,达到防涝目标。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