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规划动态> 正文

昆明老街等文化保护网即将铺开 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2014-08-25 15:33 来源:昆明日报

2013年,昆明戴上“历史文化名城”桂冠31年后,省委提出了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按照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的意见》、《关于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纲要》和《关于规划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其中,“以文立市”、“挖掘历史文脉”成为其中关键。

拥有1200多年建城史的昆明不缺历史文化元素:目前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39处、市级119处、县(市)区级244处。“历史悠久古迹多,风景秀丽名胜多,人文荟萃名流多”的鲜明特点广为世人认同。昆明的名城价值与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关键和必须维持、强调的重点。

如何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深埋于地下的文物遗迹“浮上来”,让记载于史籍文献的文化“走出来”,让湮没于历史尘埃的文化遗存“活起来”?

《关于加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的决定》明确,要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突出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维系历史文脉,丰富文化内涵,展现昆明城市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着力把昆明打造成个性之城、特色之城。

这一目标正日渐具体化。近日,市委工作会要求,推动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由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开始编制待批的《昆明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提出了“全面认识、应保尽保、积极保护、科学保护、保用结合,保护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可持续性”的保护原则。

以文脉筑城,是昆明作出的有力回答。

历史名城保护范围扩至全昆明

9点半,位于翠湖畔的陆军讲武堂陆续迎来游客。几乎每一位游客都会感叹:原来春城在“慢半拍”的安逸气质外,还有这样刚性的一面。

从讲武堂出来,过街就是一汪翠湖。方圆一公里内,还有永历帝遇难的逼死坡、朱德旧居、圆通山唐继尧墓、文化传承可追溯到1499年始建的云南贡院,而再远一点的地方还有历史文化街区——文明街。

翠湖片区也可以看成昆明规划展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缩影。

在待批的《保护规划》中,以云南陆军讲武堂、金殿太和宫和地藏寺经幢为代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保护重点,并绘就了一张从城市整体到历史文化街区再到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线路的立体化保护网络。

“从宏观到微观,保护体系主要由8个方面构成。”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具体来说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西南要会、南中首邑、山环水聚、依山就势”的古城形制及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村镇与街区要满足民居多样、地方特征突出、主题鲜明的特点;包含了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滇池文化景观,以及明清古驿道、滇越铁路等文化线路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旦这份规划通过审批,将进一步充实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涵,1995年版的名城保护条例中确定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分为3个层次,即一环路以内的老城区、滇池地区、远郊风景名胜区。而现在《保护规划》中提出了将历史名城保护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昆明市域范围。

“这是一个全面的历史文化保护观,不仅仅是城区的历史建筑、街区文化景观要纳入昆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具有历史、民族特色的村镇也要纳入这个保护框架。”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开展昆明市域文化线路、传统风貌村镇、近代建筑(含工业遗产)的三大调查价值评估,并形成了阶段性成果。

避免“修旧如旧”的“假古董”

按照全面保护的原则,《保护规划》将构建系统完整的保护框架,基于价值评估,从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与环境整体保护的角度出发,明确所有应予以保护的内容与保护要素;坚持真实性原则,深入认识历史文化遗产与历史环境传递的历史信息,明确以保护历史真实性为遗产保护的首要原则;针对昆明名城自然与人文并重的特色,明确对所有遗产要素与环境整体保护的原则。

基于以上原则,除了提出要保护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等有形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规划》更超前地提出要对“房子”里的生活进行保护,即保护非物质传承的历史文化产物。

“在前期调研一些历史村镇时,就有专家学者提出,不但要保护好老房子,老房子里生活的人所用的石磨、水井也要保护好,剪纸、瓦猫等传统技艺也要注意传承,当然这实施起来有很大难度。”该负责人说。而这样的保护手段,也有利于避免“修旧如旧”等重形式轻实质的“假古董”,从而折射本地历史文化的精髓。

保护与开发并举

如何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一直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争论的重点。

怎么才能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避免“修旧如旧”、“造假古董、毁真古董”?昆明市社科院原院长龙东林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在城市功能、人居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站在高楼怀念四合院”这种现代人的怀旧通病开始蔓延泛滥。大规模、高频率的拆除城市建筑,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失去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却也让他们在急于寻回历史记忆的焦灼之下,无法以辨证思维看待问题,容易走“复古”的极端。“但对于已经拆除、不可挽回的古建筑,除非能够满足具象式表达文化符号、占地面积小和地标建筑的要求,否则,‘修旧如旧’又走回了重复建设的老路。”

对此,《保护规划》提出了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认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不能急功近利,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利用,保证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有“科学保护”原则,针对不同遗产合理划定保护范围,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

业内人士分析称,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延年益寿”,但不改变原状的保护是空谈。要讲究发展中的保护,维护和使用的过程中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在保留文化精髓的同时,可在保护风貌外观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改变。

根据这一思路,《保护规划》已梳理出多个历史村(镇)候选名单,下一步属地政府将根据自身条件逐级申报名村名镇,并按照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思路,在保持村镇历史风貌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开发组织编制专项规划。

市规划局表示,《昆明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极有可能在年内出台,一张针对昆明老街老城老建筑等历史文化的保护网即将铺开,而这一次联动旅游、文产发展的保护行动,对于昆明的城市历史文化来讲,无疑是一次“复兴”而非简单“复制”。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