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更新的灵魂所在,作为城市精神的"基因库",承载着集体记忆与地域特色,是塑造城市独特魅力的核心资源。南京"南湖记忆"通过复活1980年代咖啡厅、保留夜市烟火气,实现了历史场景的当代转译,这种文化记忆的延续有效提升了空间认同感。
深度报道 2025-04-08 17:42
长三角地区应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强化共同愿景、共同治理和共同行动,不断探索区域空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
深度报道 2025-04-08 17:00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于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竞争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意义重大。
深度报道 2025-04-08 16:44
本研究有助于弥补传统街道空间研究在考虑视觉感知方面的不足,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为城市规划和街道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从而提升城市空间的人性化、美观度和整洁性。
深度报道 2025-04-07 10:32
本文以中国古代的规划技术与思想为视点,深入分析《周礼》文本,从空间组织模式和规划技术方法两个方面挖掘《周礼》所述王畿地区的区域规划思想,指出王畿地区呈现出以圈层结构为基底、都鄙制和乡遂制并立的空间组织模式;与此相应的是,多层级嵌套的区域规划方法已初步形成,区域内部的差异化布局和区域整体的关联协调皆得到重视。
深度报道 2025-04-07 10:23
石楠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教育理念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探求和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传统的理论课、实践课教学组织方式,随着教育手段多样化、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建设以及人工智能介入,必将出现根本性转变,唯有此才能够改变学生主体地位不强、学时学分效能有待提高的问题。
深度报道 2025-04-07 09:08
2023年8月,东南大学开了一次建筑、规划、景观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针对城乡规划学科未来的发展,我在会上提出3项改革的建议,经会议认真讨论并获得规划学科广大教师的认可后,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应该说这是应对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环境变化、行业转型和学科发展等压力下迈出的艰难一步。
深度报道 2025-04-03 16:50
本文探究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度与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规划的全周期,在改造的前期摸排走访、组织编制方案、方案公示、实地施工、综合评估五个阶段分别提出阶段性建议,为后续提高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度以及满意度,提升居民幸福感提供参考。
深度报道 2025-04-03 15:07
本研究指出,现有相关研究在研究领域的扩展、文献材料的发掘,以及研究方法的深化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应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城市规划知识,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指导。
深度报道 2025-04-03 14:26
论文在总结策展在艺术史与建筑和城市理论发展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存量规划时代城市主题策展的关键内容。结合首届京津双城影像展的全过程回顾,提出当代城市专题策展的完整路径,并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线上同步全景影像展及展览后评价工作进行阐释。
深度报道 2025-04-01 14:33
2025年2月17日,海淀区城市更新专家研讨会在海淀区政府举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石晓冬以《北京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实践探索》为题作主旨演讲。
深度报道 2025-03-31 10:49
2025年3月21日,《周干峙文集》发布暨周干峙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原建设部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原副理事长陈为帮在会上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特此分享。
深度报道 2025-03-31 10:36
2025年3月21日,《周干峙文集》发布暨周干峙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在会上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特此分享。
深度报道 2025-03-31 09:22
近日,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编撰的《周干峙文集》正式出版。原建设部部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为本书作序。特此分享。
深度报道 2025-03-25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