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经过集中改造的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走进四世同堂的郎素兰家中看望。得知小区改造后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各方面服务保障到位,习近平表示肯定。
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社区因长安路得名,寓意长治久安。安,被奉为美好生活的根基,“安”字做底,才能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1月23日下午,记者走进长安小区。如果说,崭新的大门、漂亮整齐的外立面、平整的小区道路、变身打卡景观的大烟囱、节日喜庆的大红灯笼……为居民提供了安宁生活的物理空间,那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区事事为民的服务举措,则让这里的居民们感到喜乐幸福。
所见所闻中,一句“多喜乐、长安宁”的新年祝愿,此刻已在长安小区具象为现实中的“人间美景”。
“改”在群众心坎上
今年83岁的郎素兰居住在小区内一栋建于1988年的居民楼中,四世同堂。推开单元门,不锈钢楼梯扶手、整洁干净的楼道、粉刷一新的墙面,丝毫看不出这是一栋近40年的老建筑。“我从1988年就在这儿住了,现在外墙做了保温、屋里铺了地暖,再看看这环境,跟新楼一样。”郎素兰说。
老旧小区改造,“改”在了居民们的心坎上。
郎素兰外孙女孙家宝告诉记者,她在这个小区出生长大。这两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老旧小区改造,环境美了、居住条件好了,尤其是小区锅炉房改造成了活动室,她和爱人韩飞经常带着两岁的儿子到社区二楼活动室玩滑梯。“你要是问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没有,现在太满意了!”
长安社区1999年由原文新居委会和原长安居委会合并而来,共有住宅小区12个。2023年和2024年,长安社区共改造老旧小区11个。长安小区的改造在2023年进行,改造住宅楼13栋,建筑面积19.9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098户。屋面防水、外墙粉饰、外墙保温、楼道粉饰、楼道照明、雨水管更换、修缮单元门、修缮单元窗、上下水改造;新建道路,铺设边石和方砖,排水管线更换或疏通,绿化种植,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管线改造,弱电入地;增设宣传栏,安装挡车器、新建门卫室、监控探头,安装健身器材、休闲椅、晾衣架、垃圾箱、微型消防站……改造后,房子新了、环境美了、小区更安全了。
老旧小区改造,“造”出了品质好生活。
最让居民津津乐道的是,原有废弃锅炉房经改造后,建成30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活动室,融合了党群服务中心、阅览室、书法室、老年服务站等功能。活动岛台、休息区、自助血压测量区、眼科保健区、阅读区,在宽敞明亮充满现代感的社区综合活动室,居民们沉浸其中,各得其乐。
今年76岁的社区居民王立祥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他现场挥毫泼墨,向记者展示了一副对联。上联:家睦邻善多喜乐;下联:国强民富长安宁;横批:紫气东来。
“小区改造后屋子暖了,心更暖了。小区活动室建成后,我经常到这里来练习书法,今天这副对联写的就是咱们百姓的美好生活!”王立祥说。
最美风景是“朝夕美好”
“一老一小”等问题,一直让习近平总书记挂念。他指出,要“更好地关心呵护‘一老一小’”。
长安社区有居民7800人,其中60岁以上3109人,占39.8%。今年82岁的居民钱为民是沈阳塔山防撬门厂职工。“退休后,养老金足够花,看病有医保,家里儿女没负担。我这身体能蹦能跳的,就组织了社区合唱团,平时还带着大家一起去养老院慰问演出做公益。”钱为民说。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社区老人们过着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改造前社区活动空间小,只有舞蹈、合唱、模特三个社团,现在社区活动地盘儿大了,夏不热、冬不冷,葫芦丝、笛子、大乐器、太极等14个社团,每天把社区二楼排练室的时间表占得满满当当,日日欢声笑语。
笛子合奏《扬鞭催马运粮忙》、合唱《母亲是中华》都是社区演出的保留节目。记者走访时,钱为民正带着20余位合唱团成员排练,大家盛装出席、情绪饱满,准备在社区春晚上好好露一手。
在钩花岛台,71岁的居民逯军穿了一件大红色毛衣,显得特别精神年轻。她手中的钩针上下翻飞,正在钩织一朵红色玫瑰花。回忆起见到总书记时的情景,她心情非常激动。“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总书记跟我聊到以前穿的毛衣都是钩的,现在生活好了,都开始钩花了,生活像花儿一样幸福。此刻我的心情,就像花一样盛开。”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朝夕美好”是长安小区一幕最动人的“人间美景”。
上小学四年级的周小涵跟着社区老师学习了四年的书法。铺红、蘸墨、落笔,小小的人儿写下一个大大的“福”字。周小涵自豪地说:“习近平爷爷刚刚夸我字写得好。少年强则国强,我要努力学习书法,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10岁的陈孜诺上完四节“中国结”课程后,已经会编织平安结了,稚气的小姑娘举起大红的平安结对记者说:“平安结寓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看到这一幕,在一旁的王立祥感慨:“书法文化、传统春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咱们民族的根,看到孩子们越来越爱学习这些,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扎了根。”
青年乐业有为
居民沈威正带着6岁的女儿在社区的健身器材上玩耍。对她来说,这里就是一家三口安居、乐业、就学的幸福之地。
拉家常中,她告诉记者,小区改造前环境特别不好,一到夏天孩子出门玩经常被蚊子咬,“小区又老又旧,我特别想换个地方住。但因为离我和爱人工作单位近,就一直犹豫着。”没想到很快小区进行了改造,孩子上学方便,小两口上班方便,已经安下心来住在这里。
“看着小区环境变得这么好,咱家里环境也不能太差啊,去年我们把家里重新装修了一遍,小日子现在过得美美的。”沈威说。
“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一青”关系社会发展。
就业增收同样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问题。孙家宝和爱人韩飞都在附近一家大型企业上班,总书记详细询问了两个人的工资收入情况。“能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民生的深切关心。”韩飞说,这些关心增添了小两口努力工作、认真生活、乐业有为的动力。
1月23日,在社区综合服务台值班的90后社区干事陈宇,为总书记详细介绍了社区“三零”工作室建设情况,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后对社区安全环境的提升。
“马上要过年了,总书记特别关心老百姓生活和小区安全问题。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总书记还关注到了我个人,指着社区网格图上问这个是不是我。”陈宇说,总书记的关心,增加了他在社区扎根服务的信心和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陈宇的求学工作经历也是沈阳振兴发展的真实写照。
就读于湖南省某高校的陈宇在大学毕业后,先后到杭州、武汉等地工作。看到沈阳近几年发展得特别好,陈宇毅然辞掉工作回到沈阳,扎根社区。“我觉得在这个岗位上,能为振兴东北和家乡发展出力。看到居民们的生活因为我的工作变得好了,我也产生了极大的获得感。”
“把老百姓服务好”
社区食堂宽敞、整洁、明亮,90岁以上老年人堂食免费,60岁以上人群9折优惠。午饭时间已过,还不时有居民过来吃饭。服务人员笑脸盈盈,热情服务。“今天的红烧肉特别香,给您打点儿,白菜木耳营养丰富,也来一勺。”
锅炉房大烟囱已经改造成一处高高耸立的特色景观,穿上喜庆的红色“灯笼裙”,大烟囱前的空地则变成一处户外广场,居民们跳起欢快的大秧歌。背景墙面上,“家睦邻善长安社区”八个大字在太阳下金光闪闪。
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台账上,清晰记录着:1月16日为李桂香家上门进行室内清洁;1月15日为郑书玉老人上门理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件件办得漂亮的“关键小事”,是长安社区不断拓展大东区“民生十条”服务内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大东区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上心事”,采取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长安社区党委书记曹雪同样是一名90后。她牢记着总书记的话:“总书记告诉我,邻居们为我点赞了,还嘱咐我要把社区工作做好,为老百姓提供好服务。”
曹雪告诉记者,她已坚定信念,要继续加力钻研“把老百姓服务好”这个课题,跟社区同事们一起尽全力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社区综合活动室内,有一面笑脸墙。它是由106张居民笑脸照片组成的,上面有头戴老虎帽喜庆过大年的孩童,有正在锻炼健身的老人,有在工作岗位上绽放笑容的青年人……一张张照片定格下社区居民喜乐安宁的日常,构成了一幅最为真切、踏实的人间美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