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周一星:对城市群作为城镇化主体形态的商榷

我体会会议的精神,显然这些市县的“城市群”不是会议所指的“主体形态”。决策者是把沿海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作为我国已经形成的“城市群”,而且要在我国的中西部和东北,也发展形成这样的“城市群”,使它们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

2016-01-18 14:02

樊杰:五个发展理念与国土空间格局配置新思路

区域政策的碎片化,是导致区域乱象的重要原因。因此,以区域规划作为“顶层设计”来整合各类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曾经被视为重要举措。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区域规划自身也“碎片化”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产生。

2016-01-18 09:49

郐艳丽: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制度解读

女嘉宾:尊敬的各位同仁,各位领导,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乡村的管理。主持人:郐艳丽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副教授,教授级的高级规划师,她长期从事城乡规划实践,发表了我国乡村治理的本原模式研究等30多篇文章,出版了...

2016-01-12 14:21

​周其仁:善用城市元素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关键

别讲到乡村发展,就把城乡分开考虑问题,更不能仅就乡村论乡村。要在城乡通开、城乡统筹的框架里打主意。借力城市、善用城市,看起来是建设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关键条件。

2016-01-07 14:49

尹稚:三谈营造及对行业变革的思考

当我们真的投入这场变革时,切身感受到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以及传统科班教育的力不从心。要破解学术和实践如何建立合作机制的问题,寻找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建立真正过硬的行业技术队伍,仅靠传统科班教育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只能用终身教育的模式解决。

2015-12-29 09:25

仇保兴:“互联网+”如何治愈中国城市病?

要创新城市发展的模式,我们就要从城市的发展转向城乡互补性的发展,要从高能耗的建设主题转向低能耗绿色健康发展,要从大城市盲目的扩张转向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要从浪费转向历史文化的保护,城市科学的塑造,要从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保护环境,顺应自然、爱护

2015-12-24 09:29

做实供给侧改革的土地底盘:空间规划改革需落实“三

解决问题的方向是把眼光“放低”、突出当前工作的问题导向和过程导向:一是做好基础工作,强调“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前提是“一张底图干到蓝”;二是更加强调自下而上反映中微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明确各级行政主体和实施主体的职责、权责、罚则。

2015-12-18 09:45

袁奇峰:自行车在广州的衰落是不是有它的必然性?

袁奇峰教授,从广州的城市尺度变化说起,分析和检讨了广州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的大历史,深刻反思中透露出的是对城市规划的叹惋,对公共政策中公民理应有所参与的呼吁。

2015-12-04 09:07

Low carbon strategy of urban development enterpr

为了跟进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绿色开发企业积极探索城镇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将推广绿色建筑、打造绿色社区、引领全产业链绿色开发和智慧社区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希望在企业、政府和公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中国绿色开发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进程

2015-12-01 17:57

中国城镇开发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中文版)

为了跟进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绿色开发企业积极探索城镇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将推广绿色建筑、打造绿色社区、引领全产业链绿色开发和智慧社区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希望在企业、政府和公众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中国绿色开发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进程

2015-12-01 17:49

张庭伟: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从城市设计到地区营

授张庭伟教授从理念演变背景、核心内容、实例分析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他对Designed to live together理念的理解——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生活功能、不同环境条件,通过优良的城市改造而共存。共存才可以互补,互补才可优化各自的作用。

2015-11-13 15:05

俞滨洋:关于城乡规划实施的三点初步思考

住建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部领导反复强调城乡规划工作要在服务国家战略上有大作为,要在服务基层上提高效能上真抓实干,要进一步树立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满意度,这需要全社会官、产、学、研、管尤其是市民的共识和共同努力!

2015-10-22 14:27

孙施文:上海城市未来发展,我们要关注什么?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研究和编制中,我参与了前面的很多讨论和相关工作。最近结合其他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针对前一阵讨论的成果,有一些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基本上是补缺和深化,希望能对修编中的规划研究有些启发。

2015-08-10 16:16

张兵: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网络保护

在既有的保护工具和制度基础上,制定整体的、综合的保护框架,把对自然的保护、对文化的保护、对具有遗产价值的遗存的保护、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保护联系起来,重新认识和评估这类“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价值,研究和确定“文化板块”可持续发展

2015-08-07 10:32

李迅:绿色、智慧、人文——当代城市建设的三个主题

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设具有复杂性、系统性、阶段性和长期性。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发展的误区和问题。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如何从理念走向现实?应从理论体系构建、技术体系构建、政策体系构建、实践体系构建等方面探索。

2015-08-07 08:58

热门专题

2025全国两会 |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辉煌篇章

一周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