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樊杰:“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发展格局的影响及内陆

樊杰教授从全球化和国家总体战略的大格局出发,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渊源和影响,提出了在此背景下相应地区对外交通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他强调,要在借势的框架下,形成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战略格局,通过最有力的发展为整个大区域做出贡献。

[进入专题] 2015-08-27 09:26

唐伯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巴、孟中印缅交通走

唐伯明教授从历史和国际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一带一路”的战略选择和战略价值做了阐述,在历史和世界的框架下剖析了这一国家层面的总体战略。 “一带一路”绝不仅仅是工程技术上的通道建设问题,需要综合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来考虑和实施。

[进入专题] 2015-08-27 09:12

孙施文:上海城市未来发展,我们要关注什么?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研究和编制中,我参与了前面的很多讨论和相关工作。最近结合其他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针对前一阵讨论的成果,有一些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基本上是补缺和深化,希望能对修编中的规划研究有些启发。

2015-08-10 16:16

张兵: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网络保护

在既有的保护工具和制度基础上,制定整体的、综合的保护框架,把对自然的保护、对文化的保护、对具有遗产价值的遗存的保护、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保护联系起来,重新认识和评估这类“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价值,研究和确定“文化板块”可持续发展

2015-08-07 10:32

李迅:绿色、智慧、人文——当代城市建设的三个主题

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设具有复杂性、系统性、阶段性和长期性。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发展的误区和问题。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如何从理念走向现实?应从理论体系构建、技术体系构建、政策体系构建、实践体系构建等方面探索。

2015-08-07 08:58

肖达:四重视角看成都规划

大部分规划师参与到乡村规划里面的时候都是带着满腔诗情画意的。但面对繁杂琐碎的具体问题时,才发现原来我们大部分都不是农村人,所以我们所做的乡村规划必须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肖达老师以成都为例,从四个视角解读与探讨如何做乡村规划。

2015-08-04 09:37

石崧:新常态下中国城乡规划转型十论

中国的城乡规划发展到今天就是到了这样一个不转不行的关口,对于城乡规划的从业人员而言,一是要在大趋势上吃透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技术面这“四碗面”,二是要在工作中打开空间、社会、经济、环境、资金、政策的“六扇窗”。

2015-08-04 08:51

仇保兴:深度城镇化——未来增强我国经济活力和可持

总结了“新常态”下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特征与挑战;指出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正式进入了“深度城镇化”阶段,未来五至十年是我国城镇化能否避开先行国家城市化弯路、超越“中等收入陷阱”、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关键阶段。

2015-08-03 16:08

吴志强:以流定形的理性城市规划方法

报告主要探讨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走向,揭示城镇化率超过50%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路径分化,指出智力城镇化道路是未来中国的必然选择;二是中国的规划如何支撑城镇化发展,探讨支撑我国城乡规划发展走向理性与科学的新的范式。

2015-08-03 11:32

孙施文:城市规划体系——我们要学的和要改的

城市规划体系是一种社会的建制,其与城市治理、行政体系、社会运行等密切相关。城市规划体系的形成源自社会管理体制的需求,因此,城市规划体系的作用是由整个社会治理系统来界定的,而不仅仅取决于规划系统自身的意志。

2015-07-24 11:29

新常态下规划的创新时代

新常态下的新应对可能需要有新变革,其中“城乡统筹”是很重要的命题。对于很多人提出的质疑:说城乡统筹是不是目标太高了?其次,天下规划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新常态下我们都需要变革和创新,到底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2015-07-21 16:52

叶斌:城市外部与城市内部的两项新工作

新世纪,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也面临很多挑战。一方面,城市群形态开始出现,城市间发展协调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南京亟需与周边7城市进行空间规划协调;另一方面,城市内部的发展质量急需提升,需要用更全面的设计观和管控手段。

2015-07-17 16:59

周其仁:城市化的下一程

城市化的下一程除了要进一步改革征地制度,还要把城市经营、城市活动的很多体制激活,让民间、社会上、很多有这方面才能的城市事业家更好地发挥作用,共同把我们的城市化推到更健康的发展阶段。

2015-07-16 16:37

孙安军:“一张蓝图干到底”——对城市规划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37年,是我国城乡规划理论变革,规划实践丰富,规划工作发展的37年,也是城乡规划工作进程与我国市场化、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共同推进、一脉相承的37年,城乡规划的历史性贡献功不可没。

2015-07-16 15:56

李晓江:创新空间与空间创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每个城市都需要认识创新活动的空间特征、寻找创新活动的空间轨迹,并为创新功能、创新活动提供空间载体。从区域尺度到城市尺度再到地区、微观尺度,怎么认识新一轮的创新空间和空间创新是城市规

2015-07-16 14:59

41/44<<<35363738394041424344>

热门专题

2024全国两会专题

一周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