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正文

袁昕:基于大数据的规划改革与创新

2016-10-08 13:31 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导读

9月24-26日,“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在26日举行的自由论坛“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在规划创新中的应用”中,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作了题为“基于大数据的规划改革与创新”的特邀报告,本期向大家分享精彩的报告内容。

黄艳部长在本届年会全体大会上,全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城市规划改革的要求,黄部长站在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提出了要求,但如何落实改革创新,呼应政府高层的要求,我从一个规划师的角度来谈谈个人的想法。

新的发展时期,对城乡规划工作来说,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城乡规划工作要“观大势、识大局、谋大事”,全流程、全方位,积极推动城乡规划改革。整体来看,我们的改革是被动的多一些,因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改变

第一,经济发展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最直观的感受是这些年行业变得比较难受,有人打了个比方:以前可能规划设计圈有100亿的市场规模、100家机构,后来市场膨胀到1000亿的规模、出现了1000家公司,而现在又要回到100亿的市场规模,但是还有1000家企业,怎么办呢?2011年前后是我国积极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此前长期的两位数的增长率下降到一位数,经济发展速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二,城镇化速度进入减速阶段。在2011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到了50%,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也开始出现转折,由此前的加速阶段进入减速阶段。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动力转换。一方面,我们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需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改变

第一个变化是由注重城乡建设转向注重社会持续发展。城市化率50%也是城市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的累积进而达到激化失衡状态的关键点,集中表现为公平与效率的失衡,即以公平为导向的社会活动与以效率为导向的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参考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以发现我们以前的视角太小,现在需要在更加广泛的视角里思考社会如何发展。

第二个变化是由注重城市拓展转向注重空间品质提升。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留下大量粗制滥造的城市空间,而市民的生活水准的提高也相应地对城市空间的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前面提到的这些改变,促使我们规划行业需要相应的调整自己。

1.规划行业的服务对象改变

首先,由服务城乡规划拓展为服务城乡治理。城乡规划建设是政府治理工作的一部分,以前我们的目光主要是看上级主管部门,基于条块分割的思维惯性,在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只停留在服务主管部门的层级,而忽视了更高层级的综合执政的目标。将规划的意义降低到空间管控的技术层面,造成了规划设计的被动局面。“多规合一”是很好的机遇,60年的积累形成的规划体系对于城乡治理来说是很好的技术平台和政策平台。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平台,拓展我们的服务领域,积极参与辅助政府治理工作。

其次,由服务行业拓展为服务产业和社会。我们承接了一个新项目,某城市玻璃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基于CIM平台来构建统一的管理体系,实现协助政府部门对于玻璃幕墙安全问题的有效监管、增强市民对于玻璃幕墙的信任感与责任感、减少责任者对玻璃幕墙的管理与维护成本、实现产业链优化与增值服务等目标。这种项目绝对不是传统的规划设计业务,传统的规划技术也做不到,但是现在在大数据的技术支撑下,这些业务就可以成为规划设计人员的新机遇。

我们有太多的规划院被束缚在体制内,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努力想办法突破束缚,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发挥规划师的作用。一句话,规划可以做得更多。

目前清华同衡除了做传统的规划,也参与养老产业、棒球产业、文旅产业、大数据产业等产业规划,服务更多产业门类、更多政府和社会机构。比如,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国资委系统大数据产业发展方案和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智慧景区规划设计,这些都是我们新的探索和尝试。

2.规划行业的工作方式改变

我们的工作方式也需要转变,由一张蓝图拓展为沟通协商公共政策制定。“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核心不仅是如何形成一张蓝图,更要关注如何干到底。我们通过强化在地服务的方式提供持续的跟踪服务。

与此同时新的项目也出现了,比如这个由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管委会委托的项目,针对海淀区“减人、添秤、服务”的三大核心任务,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为中关村街道管委会提出人口疏解、产业转型升级、活力优化提升的措施建议及公共政策,服务于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3.规划行业的作业工具改变

由效率工具提升为能力工具。在过去的30年,我们太功利,从工具转换的过程看,此前基本是以提高效率为目的,CAD提高了我们干活的效率,GIS和3D提高了我们分析的效率,但现在的BIM、CIM才是真正提高行业能力的工具,在城市级的问题分析能力方面,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是目前最有潜力的技术工具。

由传统数据分析拓展为多元数据交互分析与模拟。大数据对于传统数据可以做到很好的补充和支撑作用。比如我们这个来自于北京发改委的项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典型问题研究。从产业、人、交通、房屋和设施五个方向,建立针对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过程典型问题的监测和评估工具,精确把握问题演变特征、挖掘认识发展规律,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提供持续性辅助决策参考。政府决策咨询的这类工作,都在用到大数据的辅助支撑。

以上列举的项目案例都不是传统规划业务,也不是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但确是新时期的新需求。同时,这些工作都需要规划师利用新技术拓展自己的能力。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我们的工作也应随之变化,而且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变化,唯有初心不变,即社会责任与人居情怀。

清华同衡成立了技术创新中心,下图是部门的发展目标。希望通过学习新技术,拓展新技能,为城乡规划变革探索新路径。

在规划行业60年的发展之后,我们更面临新的挑战,能不能找到能力提升的路径来应对挑战?

今天我并不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谈大数据,只是挖掘规划师的技术潜力和勇于探索市场新需求的创新意识。

大数据是个新技术工具,但大数据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推动规划变革的动力。我们看到新时期的新需求,城乡规划可以做得更多,期待大家共同来促进规划行业的发展。

(本内容由清华同衡 技术创新中心提供)

热门专题

2024全国两会专题

一周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