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正文
2016年9月24至26日,“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辽宁沈阳召开。在25日举行的,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承办的“城乡文化发展60年”专题会场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刘小凤,作了题为“古城传统格局的保护与展示方法探索--以武昌古城北片区为例”的报告。以下为大家分享报告的主要内容。
刘小凤报告现场
刘小凤报告的重点是如何在现代城市发展背景下探索古城传统格局的保护与展示方法,凸显其历史空间特征,复兴城市活力。
刘小凤提出,古城曾是一个区域的核心空间,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如山水环境、城墙、城门、衙署、宗庙、传统轴线等。然而城市化进程使得大多数文化古城失去了传统城市空间格局的特有魅力。中国的古城逐步沦落为城市中最破败的区域,“人口密度高”、“基础设施差”、“交通堵塞”已经变成它们的代名词。
针对古城的保护与复兴策略研究,她提出四点:一、研究历史城市价值内涵,认清传统格局构成要素;二、立足于古城空间格局整体保护基础上的特色空间规划;三、继承传统,营造独具特色的古城活力空间;四、完善古城支撑体系,改善古城人居环境。
刘小凤以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古城蛇山北片区旧城更新的实践为例,介绍了如何运用城市设计手法营造现代城市空间景观,改善古城整体面貌。
第一,以价值为导向,认识武昌古城传统格局构成要素。
针对武昌蛇山北片区独特的文化内涵,规划首先从延续传统格局的角度出发,明确传统格局的保护要素,通过“特色空间设计”妥善协调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古城传统空间的全面展示与环境品质的整体提升。
武昌蛇山北片区传统格局保护要素图(来源:项目组自绘)
第二,保护传统空间要素,重塑现代城市结构。
保护与古城核心价值对应的传统空间要素,针对不同的现状保存状况采取差异化的保护态度及方式。以保护为基础,形成“两带一环、四轴六片、节点凸显”的特色空间结构。
蛇山北特色空间结构图(来源:项目组自绘)
第三,活化利用--通过现代城市设计手法营造现代城市空间景观。
突出山水景观在古城的画龙点睛作用,积极营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规划逐步恢复片区的山水景观,给城市生活提供丰富的公共空间,具体措施包括:拆除占压山体的建构筑物,恢复山体轮廓;拆除重要景观视廊内的阻隔建筑,提高山水格局的整体感知度;设置登山步道或环山道路,提高山体的可达性等。
胭脂路节点效果图(来源:项目组自绘)
结合传统的城墙轮廓,积极营造具有景观特色的城市活力边界。以古城墙为依托的城市带状公园的建设是对城墙周边历史遗存信息的合理利用,同时也是对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的强化和再现。
滨江公园节点效果图(来源:项目组自绘)
延续传统轴线、片区的文化空间,承接当代城市功能。规划着重展示得胜桥千年古轴以及与其串联的传统风貌片区。因此设计在维持片区文脉的历史延续性的同时与现代城市功能充分衔接,形成一种丰富的、相关联的、可持续的城市场所,展示最传统的古城生活、体验最地道的古城文化,塑造最武汉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武昌千年古轴效果图(来源:项目组自绘)
传承传统街巷格局,满足城市交通需求。规划围绕特色空间组织特色化交通系统,在尊重原有街巷格局的基础上,满足老城交通需求。对片区外部的交通整体梳理,避免过境交通与古城内部交通混杂干扰;对片区内部的道路系统进行细化。通过 “大街坊式”的交通组织方式,分三个级别细化交通系统,在延续传统街巷格局基础上提高片区道路通行能力。
图9 蛇山北片区道路系统规划图(来源:项目组自绘)
最后,刘小凤在结语时总结到:古城的更新保护工作应立足于“古城空间格局基础上的整体保护”,在此基础上,保存现存的,挖掘潜在的,扩展古城元素在现代城市中的影响。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