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9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年度学术交流会盛大召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在会上发表题为“‘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发展与更新”的主题演讲,现将内容作一概要整理,以飨读者。
01 新时期,低碳发展新理念
1.1 绿色低碳将成为城镇化新阶段的重要议题
“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在2060年前将努力实现碳中和。
1.2 中国碳排放现状以及能源发展趋势判断
中国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压力大,在宣布碳中和目标国家中,中国2018年碳排放总量最多。从全球碳排放的总体形势上看,2018年中国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国家之一。从碳排放构成和历年变化上看,在能源结构上较国际仍有较大差距。
1.3 中国与发达国家对比
主题演讲对比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均GDP、各国人均消费支出($)、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占比很低,居民消费结构尚处在较低水平。
1.4 碳排增长的趋势判断
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呈倒U关系,我国尚未到达碳排拐点。相关研究表明人均GDP约10~18万时出现拐点,全国人均GDP距离拐点还存在较大距离,碳排增长空间较大。
碳排增长的趋势判断
02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9、2020年专题政策研究项目“重大绿色技术创新与实施机制研究”分享
2.1 绿色技术实施所面对的问题
当下国家推进绿色技术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法律法规、政府政策、企业响应、公众参与、技术评估缺失,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缺少评估。
2.2 城市绿色发展愿景与准则
城市绿色发展愿景是建设绿色繁荣、低碳集约、循环利用、公平包容、安全健康的美丽城市,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样本”,提出城市绿色发展应遵循六项准则。
2.3 城市绿色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城市绿色发展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2020-2025年:重点推广水、能源、建筑、规划、交通、食物等领域绿色发展与绿色技术应用,克服锁定效应。
2025-2030年:建立世界先进的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支持中国提前、超额兑现国家承诺。
2030年以后:实现绿色技术在城市的全面应用,全面建成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
实现目标的路径基于四个维度绿色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涵盖了经济社会活动中使用、生产、消费、分解的全过程。
2.4 建立全生命周期、全成本的绿色技术评估体系
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全成本的绿色技术评估体系,经过长名单-中名单-短名单筛选出重点推广技术。
全生命周期、全成本的绿色技术评估体系
2.5 提出六大领域的重大绿色技术创新推广建议清单
在绿色技术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借鉴欧洲经验,形成了能源、水、交通、建筑、土地利用与规划、食物六个领域共二十项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广的绿色技术建议清单。
“十四五”期间六个领域20项重大绿色技术创新推广建议清单
2.6 实施政策建议、性别视角与跨领域解决方案
城市绿色发展和绿色技术推广应用需要注重制度和能力建设、性别视角的政策以及4IR新技术、循环经济、数据治理的跨领域解决方案的政策。
03 《中国街区更新中的绿色节能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分享
3.1 社区选择
该项目旨在从城市社区碳排放计量入手,分析案例社区碳排放成因与构成,分析未来需求,形成街区层面的绿色更新建议。课题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三个区域中选择多个典型社区进行了深入研究。
3.2 街区层面的碳排放测算
街区层面碳排放的计算方法考虑社区用能、居民出行、衣食生活产生的碳排放以及社区固碳量。从初步分析的数据可知,不同社区之间的碳排放量差异较大,而且随着“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能源、资源消耗还会不同程度增长。经济水平、宜居水平和生活方式(社区类型)影响人均碳排、单位住宅面积碳排。
3.3 中长期碳排放情景分析
课题从生活需求和低碳技术两个维度,构建3种低碳发展情景。并对社区低碳发展的情景预测进行推演。
3种低碳发展情景
3.4 街区层面的绿色更新建议
街区层面的绿色更新建议包括绿色技术、生活方式以及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完整社区”视角下的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和低碳生活方式倡导非常重要,加强“完整社区”低碳建设引导。社区用能、居民出行、衣食生活、绿色固碳四大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方式总减碳潜力为35%-65%。政策建议涵盖政府、市场、社会与公众三个领域。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