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第三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2)> 正文

米哈伊尔·舒本科夫院士:天然水源及其不受人为影响的保护方法

2022-12-07 10:22

导读

11月12-13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苏州科技大学主办、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2)”成功举办。俄罗斯建筑工程学院院士,俄罗斯莫斯科建筑大学副校长米哈伊尔·舒本科夫教授作题为《天然水源及其不受人为影响的保护方法》的主旨报告。

演讲人:米哈伊尔·舒本科夫  俄罗斯建筑工程学院院士,俄罗斯莫斯科建筑大学副校长,教授

在人类面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背景下,如何减少各种灾害的风险、预防灾害发生、保护天然水源等问题亟待解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极其重要。当下,人类解决供水问题主要采用现代人工制水、恢复和维护整体环境以使饮用水自然再生两种方法,亟需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体的多样性。

1 人类环境保护的困境

人类当前正经历着全球性的转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减少各种灾害的风险、预防灾害发生,需要制定出应对各种新兴环境威胁的最佳方法,政治家与科学家需要进行对话、展开合作、联合决策。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气候和生物圈变化带来的全球环境威胁,面临肥沃土壤耗竭、森林和草原侵蚀、空气恶化、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各国在废物处理、限制碳排放、农业基因工程以及独特自然景观的保护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并取得一些成功。然而,普通生态向量(general ecological vector)表明人类环境质量总体在恶化。实际项目效率如此之低的原因在于人们通常认为可持续性即在国土空间的经济效率、环境保护以及维持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舒适度之间需要保持平衡,但其主要关注了人类的利益,却没有满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

2 俄罗斯供水问题

2.1城市地区供水问题

俄罗斯人均拥有11公顷土地,其人口和农业生产的问题没有其他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那么紧迫。然而,居住环境的生态状况尤其是人口和工业的供水系统仍存在不足。每年,天然饮用水的供应问题日益增加。人们需将水运送到几千公里外的城市,然后通过几百公里外的管道输送。此外,人类在消耗自然水的同时,灰水通过河流排入自然环境,导致供水问题更加严重,天然原料和能源的消耗水平也日益增加。因此,城郊地区人口的配额供应规划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城市化与环境管理过程发展一般模式之间的联系需要人们统筹进行考虑。

同时,俄罗斯的工业区有一部分位于水源区,其生态系统易于遭受污染,导致俄罗斯的水质有所下降。俄罗斯当前天然饮用水的供应问题日益增多,人口和农业生产的供水问题需要充分思考其内在原因,根据营利性和竞争性经济资本主义学说通过多种途径来加以解决。

2.2水源地污染问题

贝加尔湖海岸线长2,000公里,湖中水量达23,500立方公里,占世界淡水储量的20%。,其生态系统遭到了人类活动的外部影响,不断遭受的生态灾难威胁,其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活动破坏了维持其自然系统独特性的条件,贝加尔湖畔的密集开发和人口定居以及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同时导致其饮用水的水质下降。

3 不受人为影响的保护方法

3.1解决饮水供应的策略

当前人类如何减少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人类解决人口饮水供应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使用现代制水方法。在不可避免的大量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供水水源,其主要缺点在于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力能,以及放弃天然饮用水,这将给人体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以及给自然界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第二种是通过恢复和维护环境状态以使饮用水自然再生。人类需要采取多种途径与手段恢复和维护环境状态,为饮用水的自然再生提供相应的条件,主要是寻找方法来保存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水源。

3.2自然与人类平衡的城市结构

2003年,在东京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向公众提出了致力于发展未来城市概念、生物圈分区概念和发展新人居形式的2100年未来城市可持续性设计,并获得了众多积极的回应。实际上在城市规划方面,环境分区概念被简单理解成建造全新的住宅系统,在该系统中,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区域,而人为环境则需要进行线性布局。同时,每种环境都具有各自的领土组织结构。

在教育科学研究框架内,莫斯科建筑学院针对生态退化区域的现代化发展开发了各种项目,提出了八种类似于城市生物群落区域的膜结构组织,以细胞学切入来研究如何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将领土作为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的综合体,考虑其城市化和自然属性,解决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包括饮用水供应问题)之间平衡发展的问题。

4 总 结

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生物圈发展的主体,应始终保持既定的生命演化方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生物能源技术,支持自然地球化学代谢循环,了解自然营养链的存在规律,保护生物体的多样性。

文字整理:刘昕  陈天好  詹子屿

热门专题

2024全国两会专题

一周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