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第四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 正文

赛尔江·哈力克:“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伊宁交通系统建设与城市空间营造的研究

2015-09-07 09:06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2015年8月13-14日,第四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在新疆伊宁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倡议略与山地城镇交通规划建设”。伊宁市副市长兼规划局局长赛尔江·哈力克出席论坛,并作特邀主题报告。他针对新疆以及伊宁市自身的生态环境条件,把新疆的整体情况通过规划、建筑角度做了解读,强调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和对历史文化的珍惜,这是在未来城市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的价值观。

赛尔江·哈力克  伊宁市副市长兼规划局局长

一、新疆概况

1、新疆地理环境

新疆总面积166.49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东西长大约1950 公里,南北长大约1550 公里。地理特点是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

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为东疆。在这么一个区域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地理环境,这个三种地理环境在各方面的气侯条件、资源条件等各个方面的指标也不一样。

从地形地貌上看,山地和高原约占50%,沙漠约占25%,戈壁约为18%;绿洲(包括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不足8%,约为13 万平方公里。地理构造上来看,比如说两面是山,中间是沙漠,雪山上的雪融化以后通过河流流下来形成绿洲,新疆90%的城镇是位于在山脚下的这种绿洲。唯一的伊犁河谷是不同的,伊犁河谷中间不是沙漠是伊犁河,两边是山,它的生态环境就说相当于伊犁河谷的生态环境。按照地理环境方面,基本上新疆的城镇位于冲洪积山,三角洲平原还有冲积平原这样的区域,50%的城镇都是有一定的坡度,有些坡度比较大,比如阿尔泰市,还有伊犁河谷坡度就比较大。

2、生态与经济环境

从环境层面上是北优南劣。图1反映了新疆的基本的环境,浅色是比较优的,越深环境越劣。伊犁河谷,还有哈马斯河谷,基本上是以白色为主,所以它的生态环境是最优的。联合国组织按人类居住标准的体系,新疆唯一的能达标就是伊犁河谷和哈马斯河谷。其它区域基本上是深色,黑色或者浅灰色,优有10个县市,良好是12个县市,一般是23个县市,差是30个县市,劣是12个,也就是大部分的县市在比较恶劣的或者说生态比较脆弱的环境里。

图1

按照经济来说北强南弱,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就是资源。清华大学的一个经济学专家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南疆和北疆经济的差距,和所在区域里的绿洲的大小有关系,南疆的绿洲基本上是点点滴滴,没有成片的绿洲,所以承灾力比较低,比较脆弱。而北疆沿天山北坡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战略逐渐上升到经济带的概念,因为北疆的绿洲是连片的,有它的承灾力。当然绿洲是和水有关系的,目前水资源是非常匮乏的,比如坎儿井引水工程为了降低蒸发量。比如有个非官方的组织,他们有一个大胆的设想藏水流江,就是把西藏的水灌输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这样沙漠逐渐变成了绿洲,可以增加1.2个亿的就业机会等等。所以整个新疆的环境是日照时间长、少雨,生态非常脆弱,沙漠化严重,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我们的建设资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匮乏。

同时,生态环境也是很恶劣的。比如整体来看和田的绿洲基本上是非常小,因为塔里木盆地的风是从东面吹过来(图2)是绕着塔里木盆地最后吹到和田的。大约在公元的4世纪之前,大部分绿洲应该在它的内部,在比现在的位置靠内大概100公里左右,包括现在所消失的古代的楼兰、米兰古城、尼雅古城等等,还有安德尔古城等等,基本上在这个区域。现在的一些绿洲相当于是沙尽人退,这种环境就是继续恶劣下去的话,一千年以后这些绿洲可能会不复存在。

图2

3、对气候环境的适应

从历史的一些聚落建设情况来分析,我们的祖先为了抗衡自然环境的侵袭,适应自然环境,考虑的是聚落或者是所居住的房子怎么建设的问题。比如和田地区的安德尔遗址,在公元前后的这一段时间基本上是圆形,到了后期位置逐渐东移到了米兰、楼兰,逐渐开始演变为方形,这是早期聚落为了适应环境,抵抗沙漠等因素而形成的。

吐鲁番下窑上屋(图3)的民居建筑,是因为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完全不一样。吐鲁番地区的温度很高,其他区域40度左右时吐鲁番达到了50度,所以居住做成半地下室,就相当于通过遮阳和地下的凉气来达到凉爽的效果。

图3

图4

辟希阿以旺民居形制的遮阳降温(图4)是把中间的周边封闭起来,然后通过绿色来遮阳。到了冬天叶子掉落以后可以直接阳光照射。房子所有的窗户、门是往内开的,因为这个区域沙漠化比较严重,风沙大,为了遮阳和阻挡风沙,总结出来的一种传统的民居形式。包括对过街路的设计,也要考虑遮挡强烈的阳光照射问题。

比如说我们看绿洲城镇的一些民居,比如说这是和田的,这是阿也旺,是四个案例,周边都是封闭的,这是一个传统民居,中间是通过这个中间,可以是阳光入射,然后可以通风,所有的作业区在这儿,请客也好,生产也好,还是什么也好都在这儿,这些这是和田地区相对来说比其他区域它的沙漠化比较严重,风沙大,这也是为了避开,为了阻挡这个风沙,为了遮阳,为了达到一种凉爽,这也是通过他们的智慧总结出来的一种传统的民居形式。这些民居反映出来了新疆的民居延伸出来的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的问题,虽然说在南北疆和东疆的民居各自形式不同,但关键是在适应生态环境,这是民居的出现也是气侯环境引申出来的。所以有些对宗教的研究是通过对民居的研究,其实这些民居的出现基本上还是以适应生态的,这是传统民居。

总体上看,这是绿洲建筑学,新疆的干旱地区整体上体系和其他区域不同,无论从规划层面上还是建筑设计层面上,通过景观来说还是有些不同。保护好新疆绿洲城镇的生态环境必须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有效进行宏观调控;合理资源开发,完善区域各项规划;加强环境动态监测,增强群众环保意识等。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治沙排碱、严禁乱砍滥伐、植树造林、防止过度开发、保护水源、开发地下水、提畅节水型灌溉耕作、改变燃料结构。以上措施的顺利、有效实施,需要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在“一带一路”里面,我个人认为首先解决新疆的生态环境,这是迫切亟待的。

二、新疆重要的战略地位与肩负的国家使命

新疆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实现从国家边缘到西部经济增长和开发桥头堡的战略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有很多的政策,比如《关于促进新疆跨越式的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若干的政策和重大的项目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等。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也谈到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全国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队、国家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4年中央第二次新疆座谈会上,谈到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2015年6月,国家发改委针对喀什出台了一个政策,包括改善南疆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

2014年10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新疆要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建设五中心、三基地、一通道,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建成国家大型生产加工和处理基地,大型煤炭,煤电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的路上大通道。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第三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明确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向西开发的重要的窗口作用,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文化教育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对新疆的大的规划。

总体发展目标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实施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到2015年全国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10年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从国家层面上,从自治区层面上对新疆战略和目标。

在地方层面也提到了新疆的发展。例如在新疆自治区第七届九次全委会上提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兴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兴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稳定的美好的新疆。

从“一带一路”倡议上讲,两个核心,一个是新疆,一个是福建。六大经济走廊,其中三个是在通过新疆,说明新疆的战略位置和它担负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对口援疆,也是对新疆跨越式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从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到对口援疆,目的是要把新疆建设成我国西北战略屏障、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多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地区。

三、大伊宁区域一体化发展

1、伊犁州城镇体系规划

新疆的体系规划中,主要的是“一主三副,多心多点”。主中心是乌鲁木齐,三副中心分别是喀什、库尔勒和伊宁。还有六个中心城市阿克苏、克拉玛依、奎独乌、石河子、哈密、和田。所以伊宁也是向西开放的一个门户城市,一个桥头堡,它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从伊犁城镇体系规划层面上看,伊犁州发展战略上一圈一极两带的城镇空间结构,一圈是大伊宁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主要是以伊宁市为中心,包含伊宁市、霍城县(含霍尔果斯口岸)、伊宁县、察县的行政范围;一极是指奎屯发展极;两带是河谷工贸城镇发展带、河谷旅游城镇发展带。“一主、三副、四点”城镇职能体系,一主是大伊宁经济圈;三副是霍尔果斯、奎屯、新源;四点是尼勒克、巩留、特克斯、昭苏。伊犁河谷的人口、经济密集区,人口147.99万人,占州直的56%,GDP208.53亿元,占州直的34%。

伊宁-霍尔果斯双核联动,内引外联,发挥桥头堡作用。霍尔果斯是伊宁对外开放的窗口,伊宁是霍尔果斯口岸的后方产业和服务基地,前店后厂,凸显各自优势发展。

大伊宁经济圈核心区(伊宁中心城市)的一体化布局。中心城市是以伊宁市为中心,包含霍城、察县、伊宁县和可克达拉的一体化发展地区。在此范围内高效合理地配置空间资源,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功能协调的统筹发展格局。中心城区主要在伊犁河北岸沿东西带状发展,以提升优化为主,重点发展外围城镇组团与产业新区,形成“东西带状组团城市”。

图5

2、区域综合交通

大伊宁地区发挥区位优势,整合交通资源,实现路网一体化、公交一体化、枢纽一体化,建立伊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形成“两横两纵”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伊宁市位于3条通道交汇点上。两横:大路桥综合运输通道、伊犁河谷通道,两纵:边疆综合运输通道、克奎阿综合运输通道。

3、生态建设

根据伊犁州直发展战略,伊宁市处于生态协调与引导发展区。生态发展策略是严格保护水系、水库,节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区域环境质量的稳定与改善;加强城镇绿化建设,以“适地适树”原则选用适宜树种;严格项目环境保护准入门槛,严格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

4、基础设施

为减少基础设施各县市重复建设,提高利用率,首先应致力于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共享共建共管”。

四、伊宁市道路交通系统建设

1、伊宁市的发展概况

伊宁市全市总面积748平方公里,根据新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和职能,伊宁市已完成 “一带、三心、五片区(六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面向河谷区域发展,全面提升金融商贸、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城市综合服务职能。伊宁市户籍人口52万,城市建设用地约为70平方公里。到了2030年人口达到100万,建筑区域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

2、优化完善道路系统,构建公共绿色交通

(1)构建“老城放射、组团连接”道路网络,增设城市快速路

新区横向主干路有青海路、安徽路、山东路、重庆路等7条,纵向主干路有上海路、重庆路、阿勒泰路、新五路、新七路、经济区路等8条。老城形成环加七放射,解放路、新华路、机场路、伊犁河路、胜利路、英阿亚提路及环路。

(2)老城道路改造:打通巷道,优化道路交叉口,完善路网级配

因为伊宁市小巷和断头路较多,所以近三年来把所有的小巷打通一直作为市委政府的主要工作。在南市区布置内环南路,缓解新华路交通拥堵问题;在西部规划一条南北向城市主干路,缓解新区多条主干路对核心区造成的压力;打通北部断头路,提升为城市次干路,加强组团间交通联系;打通拓宽巷道、改造错位交叉口,提高老城路网整体水平。

五、伊宁市生态文明建设

图6

伊犁河是一个主要的生态廊道,北山坡原本是一个比较荒凉的一个山,这几年通过绿化,植树造林,建立了生态屏障。重点工作是把水系作为绿化的主要层面,以疏通为主,依托伊犁河等密布水系组织网络化绿色空间体系,通过道路网建设把所有的水系和伊犁河紧密的融合在一起,通过水系的建设来加强伊宁市的河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带、三屏、五廊、五点、城市渠网”的结构。一带是伊犁河生态风光带三屏:北山坡生态屏障、皮里青河生态屏障、伊宁市中心城区北部生态屏障。五廊指的是界梁子河、南台子河、铁厂沟河、吉里格朗河与南岸河生态廊道。五点是皮里青河口、一二桥间、吉里格朗河口、后滩湿地、三四水厂水源保护区生态战略点。城市渠网作用是恢复主要城市渠系构建南北水生态机理。

以“绿”、“水”、“花”为魂彰显自然特色。通过合理规划,将山水引入城市,加大伊犁河、后滩等湿地保护工作,恢复巴依库等城市水系,以水提升城市活力;注重南岸新区、伊犁河两岸、皮里青河两岸生态景观建设,形成“外河内湖”的生态标志性区域;全力推进以生态公园、街道绿化为主,小游园、庭院绿化为辅的园林绿化建设,采取沿街播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方式,加大绿化力度,启动伊犁河湿地森林公园建设,新建苹果公园、儿童公园等6个公园;在各景观节点中加入“月季花”,“玫瑰花”、“郁金香”等景观小品,体现伊宁市“花城”印象。

六、伊宁市历史文化名城及城市特色空间研究

1、伊宁市历史文化名城

伊宁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伊宁市南市区保护与更新规划》。2009年7月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规划所编制完成了《伊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年8月1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该规划,并公布了前进街、阿依墩街、伊犁街、六星街四处历史文化街区。2012年7月国家批复。

伊宁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四个特色街区整治。在保留原有六星街历史街区的机理和格局基础上,彰显具有俄式特色的多民族历史旅游街区;阿合买提江街区以哈一中为核心打造突显哈萨克族风格的特色街区;汉人街片区,恢复后滩生态湿地,保留传统伊犁民居,彰显“水韵伊宁”美誉;墩买里街区以伊宁传统苹果园凉亭为核心,恢复伊宁的苹果城记忆,环绕苹果园打造维吾尔、俄罗斯风格的旅游街区;在新华路十二巷已形成的“打馕”民俗文化基础上,规划“香馕一条街”。

2、城市特色空间研究

改造范围内旧城区占地面积约为14.5平方公里,划分为城南、城西、城中、城东4大片区,针对开发建设模式、道路交通规划、市政设施改造、环境与景观设计等内容分别提出改造措施与建议。

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坚持规划和城市特色风貌相结合,完成300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3500户安居富民房、327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专家审阅)

热门专题

2024全国两会专题

一周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