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第九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顺利召开

2024-08-08 09:00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2024年7月2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九届“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知名专家学者、相关高校院系单位负责人和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3.png

与会人员合影

本次研讨会以“渭河上游及陇东南地区仰韶早期聚落的形成与演变”为主题,围绕黄河源头早期聚落的生成发展过程、渭河上游历史早期聚落民居形式转变方式、甘肃省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的历史演进过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展开了深入研讨。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研究馆员李刚、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宏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周静、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罗尧、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唐相龙5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大会开幕式

2024年7月20日上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开幕式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分会秘书长江泓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曲长虹、分会主任委员董卫、兰州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光武出席会议并先后致辞。曲长虹代表学会对本次会议在兰州市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主办、承办与支持单位表达诚挚谢意。她对早期聚落与城市学术研讨会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提出希望学会促进省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并在西北地区的发展建设中提供专家智慧。董卫指出甘肃省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历史时期,呼吁挖掘甘肃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从而为甘肃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也希望在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形成新的多学科发展机制。陈光武表示,此次论坛旨在聚焦黄河源头地区历史文化,深入探讨区域城市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希望与会专家能够为甘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见解,特别是在黄河源头地区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我们期待专家们能分享关于如何利用这一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建设的具体策略。与此同时,希望通过本论坛能够搭建起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各界合作,共同推动黄河源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复兴。

4.png

开幕致辞

5.png

研讨会现场照片

主旨报告

7月20日上午组织了五场主旨报告,内容丰富、目标聚焦,通过多学科融合、多方法交汇深入解读了本次研讨会“渭河上游及陇东南地区仰韶早期聚落的形成与演变”的主题。

《夏商时期青铜器的原料产地》

6-1.png

李  刚  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研究馆员

李刚研究馆员在报告中以丰富的史料,从青铜器原料产地的视角,生动揭示了早期都城及相关重要城市的发展与铜矿和青铜器产地的历史关联性。这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初期铜矿-交通-城市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产业型城市群的形成、都城的经济腹地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从板屋到坞壁:渭河上游历史早期聚落民居形式的转变》

7-1.png

周宏伟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周宏伟教授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从商末周初至东汉末期约1300年间,渭水上游地区“板屋”民居形式的发生、发展过程。周教授认为,汉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及环境条件的改变,渭水上游地区“坞壁”建筑起而代之,直至宋代成为主要民居形式。报告以陇东渭河上游地区为地理空间单元,以时间为纵轴提出了从板屋到坞壁建筑的多阶段演化方式。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坞壁民居随王朝转换、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逐渐流传到更为广阔的区域,并衍生出多种类型的民居形式。

《秦安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聚落解读》

8-1.png

周  静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周静副研究馆员在报告中,从秦安大地湾遗址原始聚落(距今8000-4800年)选址开始,系统分析了在3000余年的历史中该聚落由小到大、由零散到集群、由低地向高地发展迁移的演进方式。报告解析了多种类型建筑遗址的分布及其组群关系、遗址空间格局和高等级建筑遗址反映出的族群社会结构。该遗址的规划与建筑成就表明,大地湾聚落已具备很高的环境认知能力、空间布局与管理技巧和建筑技术水平。报告通过复杂的遗址地层关系揭示出大地湾遗址长时段的发展经历。

《甘肃省历史建筑保护现状与思考》

9-1.png

罗  尧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

罗尧高级规划师在报告中,通过对甘肃省历史建筑保护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其分布广泛、数量不多、类型丰富、价值较高的特点,并提出了基于这些特点的保护利用路径思考和相关对策。

《从“延续”到“流变”:<兰州市都市建设计划>的历史回溯与价值启示》

10-1.png

唐相龙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唐相龙教授在报告中,通过对1950年代兰州城市建设历史的回顾以及兰州第一版总体规划的详细讲述,再现了兰州市现代城市空间的形成过程。报告特别对以任震英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新中国规划工作者对现代兰州城市规划的创造性贡献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唐教授认为,兰州第一版总体规划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11-1.png

董卫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主任委员

最后,董卫主任委员作了会议总结,提出要开展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工作,强调将历史城市研究融入国家城市化战略及区域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对今后“早期聚落与城市”系列研讨会提出了新的设想,将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总体格局下聚焦不同文化板块的聚落与城市规划历史,深化具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期待今后有更多青年学者参与相关研讨与研究。

学术调研

研讨会后,专家学者们对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成纪古城遗址、大地湾遗址以及天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专家们探讨了如何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推动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的研究,并以此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此次调研不仅增进了学者们对甘肃地区历史文化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研究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png

学术调研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全国城市规划界同行们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学术、凝聚共识,共同助力黄河流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供稿:周艳华;供图:石翱宇、王树清;校核:朱家聪、尕让卓玛;审核:唐相龙)